第十五回(6) 拈花之笑不着之字原来如此 且说金头揭谛来到南海落伽山紫竹林拜见菩萨。金头揭谛就跟菩萨汇报说,那西天取经的唐僧,在宛如游蛇一样遍布周流的境界中,照见自性,却不能识别哪个是真自性、哪个是假自性,因此这只来自大唐的雄鹰,迷失在了这一层天,失去了精进的意马,或者说他心中求佛的奔腾的凡马,在此遇到真龙马,被吞食死去。并且那护法的孙大圣,因为唐僧主体的迷失,进退两难,也迷失在自己的心中。看不破诀窍,识不破这一层佛家周天与道家周天的区别,空自在那里暴跳如雷,踟蹰不前。悟空询问了当地土地神,才知道是菩萨送在那里的,那大圣就着我前来请菩萨出面降伏这玉龙,还他师父马匹、让唐三藏再次焕发真修的精神。 为何这龙是玉龙?应是修行之人一层大天通透,如珠玉一样通彻洁白的物质遍布,这种超越凡间的物质,自然养育超越凡间的真龙才是道理。龙是那一层天的云水之主、兴云布雨、化育天地间万物勃勃生机的机枢。 这玉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按道理是龙王的候选继承人、王储,但是就通过这一天一来他跟悟空的肢体冲突、口舌冲突、还有他内心的冲突来看,他性格不适合做王,言行比较鲁莽、思维比较容易钻牛角尖。他当初纵火烧了他老爹的殿上明珠这件事情,性质跟孙猴子当初大闹天宫是一个样,因为他们不但不懂王道,还跟王道是对立的。因此他适合跟王混事业,不适合独立做事业。是将才、不是帅才。 玉帝当初因为这忤逆要杀他,因为道家体系、或者说正常运作的天机中,一旦有生命败坏了,那就一并淘汰、打下下界受苦还业去吧,业力太大了就直接给丢到九幽之外的垃圾焚烧厂了。而为什么是观音菩萨救下他的命呢?那跟佛祖救下悟空的命一样,佛家是讲慈悲为怀的,这慈悲就是说看到一个千疮百孔、败坏不堪的生命,发现他还有非常不错的本质残留、或者是深层的身体中还有保留非常珍贵的秉性、本性,觉得这一下子全部丢掉太可惜了,不如好好修补修补,别让他彻底完蛋吧。 那怎么修补?可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当初你看到,过去佛、现在佛、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他们全都参与了,其实漫天的神仙全部都参与了。在佛的主持之下,佛菩萨他们替你修补绝大部份,而每一个修补都涉及到天上所有的神仙,这就是触一发而动千钧,剩下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就是修道人修行人自己修的,反映在修行的路途中,就是各种关隘、各种诱惑和磨难、阻拦。 悟空的急躁和喜欢动粗,跟他本人的本性有关,也跟他修过的道法有关。他曾经修行的路,的确是那种纯粹依靠先天根基和悟性的路,勇猛异常,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并且一路上就是降妖伏魔,没得说。本来他这是修行中非常可贵的精进之勇猛,后来他被人心滋养出来的好名,把这种精神给演化成了急躁、鲁莽、凶狠。这急躁鲁莽凶狠,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屏障,很低级的黑暗物质,当他到这一境界中,一下子落入这种清冷空寂的境界、心中感觉似有所物,可是却千窍百孔的无处不在,抓不住,越是急躁上升越是抓不住看不清。就跟《卧虎藏龙》小说中李慕白的师父一样,到得这一境界,他忽然就承受不住了、茫然若失、似乎生命都失去了意义,一念执著,就如星火燎原,凡心大起,修行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忍耐和克制,这是最关键最关键的,忍耐和克制中,有信的因素。其实这一关三藏和悟空都算是度过了,因为三藏在慌乱迷失中忍耐住了,悟空在焦躁暴虐中也想到了去请菩萨,等于他也克制住了自己正在疯狂涌起的狂暴魔性、对菩萨的信,让他想到了去请菩萨帮忙。你瞧瞧,这就是修行人的非常微妙的对心灵的把握,天大的差别,就夹杂在日常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的细微末梢中。 这关隘,虽则三藏懵懵懂懂,这忍耐克制和信,他已坦然过关,故此菩萨不见于他,其他千般不足,慢慢修好了,什么都不如信更本质。而悟空虽则过关,但是他境界不同,在他的境界还有更深层的不信的问题,那就是不同法门区别的问题,这不是悟空的悟性不行,乃是他无法自悟的法门的区别,故此菩萨要见他,重点解决目前悟空最大的困惑,给他修行以正信。 你看那悟空上来就跟菩萨探讨这最困惑,一点都不绕弯弯、兜圈圈的。行者闻得,急纵云跳到空中,对他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菩萨也毫不客气,先是告诉悟空你很不礼貌很没涵养很土鳖,接着就告诉悟空寻个取经人来度你太艰难了。然后悟空就说为我好不是应该让我解脱让我过幸福舒坦的逍遥日子么?怎么弄个紧箍儿套我脑袋上让我痛苦是为我好? 悟空的这一个疑问,应该说是所有人进入修行之门的第一大疑问。修行人的苦与乐,必然跟世俗人的苦与乐的观感是不一样的,很大程度上是反的。因为什么呢?因为世俗人的苦与乐、好与坏的观念,正是导致世俗人一生比一生更堕落的根本原因。正是这好坏是非苦乐的观念,让人干了越来越多的坏事、造下越来越多的罪业、给自己制造越来越多的无法突破的回升的屏障。 菩萨所说的:“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估计悟空听到菩萨这话,当时就浑身一震、马上就开窍了。因为他再也没有就这个话题有讨价还价。菩萨说得话,真是句句钻心、透过他的思想屏障、直入内心。悟空又困惑于涧中的坏蛋龙子居然是菩萨放进去的。菩萨立刻一语道破天机,说那凡马的精进断然不是真修者的精进,真修者的精进之心,断然须是天界灵物才行。悟空闻言,一定又是浑身一震,马上豁然开朗,立刻切换话题,探讨如何收伏此真龙马的事情。 龙马吃凡马,应是如此观之:其一,那龙马乃是凡马之王,生灭皆由王决定。其二,龙马须是有下界凡马升华而来的供养。其三,这龙马行黑业、将来菩萨负责将之转化成善果。
@挪威龙王 2011-10-13 8:10:00 《西游记》第八回(6)沙悟净的痛苦 什么奇怪问题,暂缓再说。且说卷帘大将上来就要抓观音菩萨。却被惠岸行者挡住,然后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其实他能动得了观音菩萨吗?想都不用想,他根本就沾不了菩萨的边儿。可是为啥菩萨就是不动弹,然后惠岸行者还要苦哈哈的跟他打呢?惠岸行者跟着菩萨做徒弟,遇到什么小麻烦徒弟跑前跑后的出力,是他自己的修行过程。名义上他作为一个降魔力士、很威风,实质上,是他在菩萨的看护下修........... ----------------------------- @楼台烟雨1988 2011-12-13 22:56:00 楼主,看到这里我有疑惑了:如果俺们不属于佛体系,那就是皈依佛门也无用、不能得渡喽?对于每一个人,选对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很重要,也要看对方是不是你能选的?虽然像你说的,凡人都是修不上去的。。 ----------------------------- 【回复:也要看对方是不是你能选的?————是啊!这是绝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