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4) 波澜起伏的水陆大会
  
  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到了第七天,太宗他们去听讲去了。菩萨他们也去了。大家看玄奘讲的天花乱坠、群众也听得喜上眉梢,气氛相当好。正当此时,这变作癞和尚的菩萨又一次大大咧咧的跑到玄奘呆的台上头,众目睽睽之下,拍着桌子毫不客气的质问玄奘:“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你看那玄奘闻言怎么着?这大庭广众之下,受这等羞辱,他当即面红耳赤、怒上心头?没有,他当即大喜!你说这玄奘是不是反应不正常呀?他这么爱面皮的人儿,怎么能受得了这等羞辱?跟你说吧,这才是他真实的反应呢。
  
  古代君子、有涵养的人,的确是听到别人指出缺点、不足,会非常高兴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哎呀我这一直都看不到的缺点、一直都不知道的毛病,终于有人当面指出来,这终于有了改善自己的机会了。
  
  这也正是前面菩萨所言之“见善随喜”。你看那萧丞相,你看那太宗皇帝,也都是看见好人、看见高人就高兴的不得了。你可能不知道为啥他们高兴,因为呀,他们的身心,是干净的、不淤滞的、是能直接跟善能量沟通的,这菩萨走到哪里,她不言说之中,就把自己周围的时空给净化了。要不人家怎么叫大慈大悲普渡慈航呢!但是呢,心智不开窍、身体污浊之人,这份纯净和能量他们感觉不到!而这三个人:萧瑀、太宗、玄奘,全部都能感受的到,所以他们马上就心情愉快的不得了。能否见善随喜,真是判断一个人根基好坏的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千百年来,百试不爽。
  
  那我前面不是说玄奘爱面子?对呀,可是,可是,那是他作为一个修炼之人,作为一个已经开始定下取经志愿之后,他马上就遇到的关卡和考验了。
  
  玄奘闻言大喜,还跟菩萨喝问的话,有着莫大的关系。你看那菩萨所问之言:“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想都可以想的出来,这癞和尚拍着桌子咚咚响,然后脸皮几乎就贴着玄奘的脸皮了,然后估计吐沫星子都溅到玄奘脸上去了。可是就这么几乎是零距离的斥问,那菩萨问的却是“那和尚”,她应该问“这和尚”才对呀!“那和尚”,那和尚是哪一个?莫非,莫非,莫非是玄奘背后的一个看不见的和尚……
  
  菩萨喝问那和尚的这个里面的玄机,我就不敢多说了。就直接跳过,说后面的吧。菩萨说: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正是听到这句话,才喜上眉梢的。为何他如此高兴?因为他前面的济孤榜文中开篇就已经点出“至德渺茫,禅宗寂灭。”禅宗即是小乘,然而玄奘所说这个禅宗,不只是禅宗这一法门的禅宗,乃是指的所有小乘佛法。玄奘到这个时候为止,他是清楚自己修的是小乘法门的,而且他也非常清楚的是小乘已经走到末路了。
  
  像他这样有真修之心的和尚,看到这种状况,肯定是希望寻找到更高法门去深入修下去的。但是以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应该是根本就遇不到更高的明师了。为何?因为要想继续往上,那就必须得有大乘法门。但是东土,到这个时候,是从来没有大乘佛法门传入的。
  
  但是这时候玄奘,还正是毛毛躁躁小伙子一个呢,听闻人家说到大乘,知道终于遇到明白人、遇到天门开。他狂喜之下,不顾体面,居然一个飞身跳过桌子,拱手请教这邋遢和尚:“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然后这癞和尚就说出一句惊骇俗僧的话来,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禅宗的法,连超度亡灵的能力都没有,那些崇信禅宗的朋友,听了是否慌张?禅宗之法,只可浑俗和光,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个常人中的高尚一点有涵养一点平和一点的俗人,是否让禅宗信众听了烦躁不安?前面玄奘甚至写到“禅宗寂灭”,让人火冒三丈不?
  
  你先别恼火,应该恼火的是玄奘、太宗他们才对。为何?因为这和尚明言,你们这小乘信众,不可能超度亡灵的。那这水陆大会不白做了嘛!那阎王们央求太宗举办水陆大会,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东土没有和尚有这水平?
  
  其实不用我说,您也知道,这法会已经成功达到目的了啦。不是小乘没能力超度么?当然没有,那是菩萨、佛祖锦襕袈裟来到长安,并且很多佛都来了,甚至可能释迦牟尼佛都来到现场了,是他们这些大神,这些真正有能力超度枉死者的神仙在真正的做超度。别说玄奘,就是大乘佛法的弟子们、也不会有一个人有超度能力的。他们能做的,就是诵经、发出虔诚的慈悲众生的心念,也就这些了。但是需要他们的行动、需要他们的真念,因为他们这是在请求诸佛、众菩萨来帮忙。
  
  “法云容曳舒群岳,教网张罗满太空。”这句诗就是呈现的众佛在长安大唐国的天上地下消除鬼魂的罪业、疏通天地的脉路,如果有真眼能看见,你就会看到,这是多么壮观、多么神圣庄重的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