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1) 不比不知道 一比怒火烧
修行路上的安排,每一个关难、每一次考验,往往都不是单一目标的,尤其是初期阶段的考验,三两下就考验出你全部的毛病了。你看这唐三藏师徒四人,菩萨亲设一关、镇元大仙一关,这两个关难,可都是神仙亲自参与的哦,这两个考验中,就把他们师徒四人全部的重大毛病都给试炼出来了。
你看这修行路上,一旦确定你能真修,那真正的考验就马上接踵而至,看似简单、却是全方位的、让你掩藏不了的暴露出来全部的毛病。这时候的考验,神仙们亲自操刀,是因为这时候是以曝光执著为要,不以为难修行人为要,否则,要是妖怪们上来了,那可是一错念就铸成不可挽回的恶果,修行人马上就完蛋,不要修了,回家去吧。
之所以有这一番感慨,是看到了这一回开篇的诗。诗曰:“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心上刃,正是忍字,寸边而,正是耐字。忍耐当然不是咬牙切齿的状态,咬牙切齿那是脆弱的表现。
忍耐,是对身心的放手,对充满心中的恶念、怒火、虚假谎言,和身体上的痛楚、焦躁、等的放手、任由这些东西象汹涌而至一样的、澎湃而去,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这种忍耐,换一个说法就是无争,无争就等于是不抓,不抓就等于是无执,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是怀德。
三藏、悟空等人,就是败在这个不能忍耐、放不下执著上,这些就是执著,执著就不能怀德,不能怀德就是缺德,他们都做了缺德的事情。三藏拒绝食果,就是放不下俗念,坚守他的俗念,接受不了自己境界之外的事情。悟空更不用说了,一句话不合,就诉诸武力、耍神通、用开溜来拒绝沟通。
他们的这种表现,恰好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刚强,坚守原则呢!可是这种刚强,面对神仙、面对更高境界,实在是脆弱不堪、人家才是真正的刚强、不变不动的无法逾越的刚强。
修行中的忍耐、刚强,跟人世间的忍耐、刚强,并非是一样的内涵。其中的滋味,还真不是聪明人能体味的,是那些能把身体和思想溶为一体、当作一个整体去对待的人,才能理解的。而这个时候的三藏和悟空,乃是两个极端,他们两个需要各自往对方的极端上去探寻。现在,他们既然还不懂得去观察、去学习对方的优点,那就继续错位下去吧,直到自我分裂。
于是,被大仙抓小辫子抓得牢牢的悟空,还不肯在嘴巴上认输、嘴巴上还不住口的讨便宜:“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
为了三藏等人,悟空决定四海奔走,但是剩下的这几个家伙,除了轻易不吱声的白龙马,没一个人把信任给予他这个师兄。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兄捣得是甚么鬼哩。”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 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
你要知道,这一切都发生在镇元大仙的眼皮底下呀!大仙的众多的弟子们也都瞪着眼睛看得一清二楚、听得明明白白。人家会怎么看待他们呢?看看人家师父和徒弟之间先。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
看见没,出现异常的时候,人家师父对弟子可是无罪推定的思维,人家可是对弟子的心性很有信心。唐三藏呢,遇到意外事情发生,对自己的弟子是有罪推定的思维。境界和心胸的差别,何等之大呀。
就因为这个,这个镇元大仙,号称是唐三藏的故人的哥们,整个过程中,从未把唐三藏尊重过,我想,人家应该是在三藏来之前,已经知晓他的心胸境界了。所以嘛,又加上是有意安排的考验,人家用远去的背影替三藏接风、用鞭子和油锅给他洗尘。甚至这个故人,前前后后,小说中根本就没提到他跟三藏叙什么旧、唠什么修道修佛的嗑。
更“过分”的是菩萨呢。菩萨在孙悟空的恳求之下,来到五庄观,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菩萨说唐僧是她的弟子,可是小说中却并未提到菩萨跟三藏说什么话。要知道,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第一次唐三藏亲见菩萨的本尊呀!而且,作为弟子的唐三藏,拜见自己的真正师父观音菩萨,小说中也没提到他如何的激动、感恩。倒是他见到下界的小仙福禄寿三星的时候,“那三藏喝退了八戒,急整衣拜了三星。”三星一为孙悟空讨情面,那三藏还紧张得结结巴巴的不住口的答应:“不敢念,不敢念。”
唐三藏这是怎么了?因为,这些日子以来,在孙悟空的对比之下,他心中积累了越来越旺盛的对孙悟空的怒火。他愤怒的小宇宙,马上就要爆发了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