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4) 意马收缰获真诀 你说这西游记小说,写唐三藏的时候,几乎满嘴都是惹人笑话的低俗愚见,这倒不奇怪,他的确是从俗人的起点上开始修行的。作为一个人,可以说满脑袋想法几乎99.999%的都是俗人俗见。这修行的路,就是通过遇到种种安排和注定的事情,来让他认识这俗念是应该抛却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就一层一层的抛掉俗见,同时增长一层一层的正见。所以你看唐三藏,这开始修行的初级阶段,只要他动用过去的观念来看待孙悟空、看待遇到的种种事情,只要他一张嘴,说出来都是让人笑掉大牙的傻话。 他不知道神仙、妖魔鬼怪都是可以随意变化身体大小的。于是他说:“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 他不知道很基本的通过现象反推因由。于是他说:“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 在他眼里,老虎和龙都是一个档次的,不知道每一层天都有这种生物。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在他看来,孙悟空说要去南海找观音,简直就是又想临阵脱逃,他根本不相信孙悟空的神通很大,于是他说:“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忍!” 孙悟空牵着龙子变的马儿,肥肥白白的,这三藏居然以为是他原来那只马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他居然很无厘头的说:“徒弟,这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处寻着的?” 对于三藏的无厘头言论,悟空很是不屑,就告诉他是金头揭谛请来了观音菩萨、把白龙变成了白马。听闻是菩萨做的事情,这三藏的俗世逻辑终于崩溃了,大惊道:“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悟空听闻他这么说,心里这个不屑呦,溢于言表,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不是菩萨不耐烦,其实是悟空受不了了。 等到三藏望空拜完了菩萨,行者悟空请这师父上马,没想到这三藏居然还摆起了架子:“那无鞍辔的马,怎生骑得?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三藏这想法终于让悟空忍不住贬损于他了:“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 是的。这时候的三藏的确非常不识时务,显得呆头呆脑的。是的,人刚入了修行之门,免不了处处动脑筋,本来想显得精明一点,于是由于不知道每当往前走一步,进入一层境界,那一层境界的天地人结构和运作机理完全变了,结果用过去的观念来衡量这崭新的世界的时候,就显得非常傻气。 话说他们师徒等人为什么在这儿都显得怪里怪气的呢?要知道这地方叫做蛇盘山鹰愁涧。为什么叫鹰愁涧,小说借山神和土地神的口说的很清楚:“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但是菩萨所放的玉龙在此山涧中,却生活的很滋润,吃饱了没事就趴在水底潜灵养性,也就是说,这清水纵然照见这龙的形影,他也不会像那些傻鸟一样的,认为是真的是自己或同类。当然,这鹰愁涧也一点骗不到孙悟空的。 当孙悟空困惑于为啥自己就看不见那逃跑的龙。土地神又解释道:“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这句话才是真言。 这素来无邪的深涧,其实乃是人身体去掉了很多恶浊贼念之后,身体清亮起来,自此之后,再无病恙的忧虑。其实这种境界不玄乎,恰如《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那么唐三藏之前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六识六贼未除的时候,其境界也恰如《黄帝内经》中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鹰愁涧愁不到这玉龙和悟空,那是因为他们是从上界下来的。可还记得,第一次到这怪地方的时候,悟空居然认识这里呢!三藏在马上,遥闻唿喇喇水声聒耳,回头叫:“悟空,是那里水响?”行者道:“我记得此处叫做蛇盘山鹰愁涧,……”你说孙悟空他什么时候来过这里呢?!难道是他做齐天大圣到处流窜找其它妖怪的时候?或者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儿?应该都不是,应该是他以前在菩提祖师那里修炼的过程中,同样经过了此一等境界。可是因为他根基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一般三界内生灵的执著妄念,这种修行的关隘,他几乎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种境界?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千万个孔窍相通,是身体思想中邪欲摒除,脉路畅通无阻,与道和真,思想、身体快速净化下来。修行人刚一到这境界,几乎是身边一切生物的思想、感受,他都能几乎一模一样的感受到,故此如同遇到镜子一样。并且他自己的想法、周围人的想法,由于在他身心中都通行无阻,他一下子就糊涂了,分辨不了哪个想法是自己的、还以为都是自己的想法,心潮澎湃啊,故此这波澜深远。 悟空本来不至于看不透这涧水,是由于他争斗、急躁的妄念浊念涌上心头,蒙蔽了他自己。也就是说,他再一次经历了这关隘。这关隘,他不是迷在了三藏那种低级的层面上,他是迷在了自己的心中,所以菩萨就在此地,详细告诉了他,为什么要给他弄个紧箍儿戴上,也就是说,是菩萨帮他去掉了这方面的困惑,菩萨的话中真意,悟空自然是一听就明白,所以他自然就是以明白就过去了。 并且在这里,悟空很清楚,以三藏的肉身凡胎,往下走真的是很难。倒不是他孙悟空过不去,而是现在三藏的身体就是他的身体,三藏又这么俗里俗气的,让悟空觉得他能走过后面的一关又一关几乎不可能,悟空认为自己会被肉身三藏给拖累死。 菩萨知道悟空说的是真正的难处,于是菩萨就在这里告诉了佛门修行的真诀: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并且菩萨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的毫毛,目的是为了帮助孙悟空度过那些必不能度过的难关,其实真正的目的,乃是让孙悟空在绝境中体悟她佛门“信”的真谛。 知道吗?佛门修行,真诀就一个字: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