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悟空被称为行者,就是因为对他来说没有多少需要悟的,什么东西一眼就看穿。但是这不是说他什么迷惑、什么考验都没有,三藏就是他的迷惑、他的考验。三藏这一番絮絮叨叨不得要领、又说得过分的话,惹毛了这毛猴,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心高气傲,既然三藏说他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他当即就觉得这三藏器量狭小。其实他俩这时候器量都不大。三藏也不想想这猴子是佛祖菩萨安排给他的,他凭啥要放狠话撵人家呢?这猴子也不想想他之前再三表示不再伤生、愿意跟随取经人修行、取经,凭啥对方说了点昏话就撂挑子跑人呢? 悟空脚丫子利索,话还没落音,人就消失了。三藏这时候才傻眼了,可是三藏面子放不下,人家都走了,还在那里絮絮叨叨的给自己台阶下,继续指责孙悟空。然后他也想不起来菩萨安排了,却又开始俗人之念炽盛,居然安慰自己说是“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 这下三藏没了人依靠,无奈之下只有清醒、面对窘境,只好放弃依赖之心,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走着走着,三藏就遇见一个年迈的老太太,这时候三藏心灵福至,忽然又想起来礼貌和尊严之事了,看见老人家前来,他慌忙牵马立于右侧让行。从前面的落花流水,到中间的大发雷霆,再到现在的毕恭毕敬,你就知道,这三藏很容易被外界和外物所影响带动,他不能始终如一的保持镇定和从容,这仍然就是内心迷惑、定力不够的表现。 这老太太跟三藏搭话,三藏就对自己隐恶扬善,说徒弟凶顽跑掉了。这老太太自然是菩萨了,老太太说了一番很有意味的话:“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你道这番话菩萨其实在说什么? 菩萨的话其实是这样的。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乃是佛祖和菩萨为悟空准备好的成佛之金身,也就是说早就安排好了悟空成佛之正果,只要他走下去就OK了。原是我儿子用的,这话就是指佛祖和菩萨已经视悟空为佛子,度化一个人成佛,这恩情可比生身父母还要大。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这话就是指的悟空跟随三藏这才两三天,突然中断修行,等于是已经在修炼的路途上死亡了,前功尽弃。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说明悟空放弃修行,最为伤心的是菩萨,她等于所有的安排和心血都白费了。辞了他师父,这时候他师父不是佛祖嘛,菩萨是去在佛祖那里,两个人一起嗟叹痛心。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就好比孩子夭折的父母,抱着已经死去的小孩,那种伤痛。 菩萨传给了三藏紧箍儿咒,其实这篇咒本叫做“定心真言”,这时候的三藏和悟空,都是心浮不定的主,但是三藏的诸多恶念,因为他没有神通,统统停留在构思阶段,顶多是一种痴心妄想,就算招致妖魔鬼怪,也百分之百是伤害他自身。这定心真言,才是指导他修行的真宝贝。而悟空不同,他内心清净、神通广大,但是任何一点恶念,可能都会造成众多生灵涂炭,几乎百分之百的伤害的是别人,而他心中的恶念虽然不多,但是经过他神通的放大效应后果就太大了。 你看看,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都是有神通的,对他们来说,跑去灵山取个经什么的都顶多只是一盏茶的功夫,也不会遇到妖魔鬼怪,所以,如果安排他们单独哪一个去西天取经,都算不得什么成绩,顶多赚个差旅费而已。而让他们跟随被封闭着的俗人三藏取经,就完全不一样了,三藏的迷,往往也就成了他们三个迷,他们之前因为层次不同也常有摩擦,可是主要的魔障都来自于三藏,悟空等人的修行,主要就是通过受唐僧的气。 这一路上,四个人磕磕碰碰、最终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对于他们来讲,单就这个互相宽容上来说,就足矣具备成为法王的资格了。在起步的阶段,三藏有善心但是不会容人,悟空、八戒、沙僧根本就是纯粹道家子弟,从来不考虑看顾别人的。 而他们因为没有常人的人体,其实是很难往上修行的,那么通过三藏给他们带来的迷障和魔障,其实等于是说,他们在借助三藏的身体在修行!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是三藏做他们的师父,这是一个很大原因了,三藏有人身,是主体。再者三藏之前好歹也是佛门子弟,懂得不少经文,从形式上也是有资格做师父的,虽然从修炼上讲,他们四个、包括白龙马其实都是佛和菩萨的弟子。 所以你就知道,这三人一马保护三藏,不但是保护取经人,也是保护自己修行所必需的人身。对于三藏来说,这三人一马不但是徒弟,还是护法神呢。 而对于悟空第一次撂挑子这事,不但菩萨亲自出面了,其实,连佛祖都空前的出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