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6)奈何桥上秘密多
  
  岳麓书社勘校版本的《西游记》章回有点乱套,到第十二回才顺畅。没办法,好像大陆出版的一般都是跟这个版本一样的章回,将就一下。
  
  太宗跟着桥梁使者,参观了奈何桥。太宗却是安排走的金桥,这金桥,乃是正宗修炼之人、或超级大善人的专属通道,小说隐去这个用途。那银桥,行的是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然后第三座桥就是奈何桥了。安排太宗参观奈何桥当然是有目的的,崔判官特意交代太宗说:“陛下,那叫做奈河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
  
  有史以来,你看那奈何桥过去的生灵简直是无穷多,会不会发生过有人偷偷的去走那金桥、银桥的意外事件?如果你知道那金桥、银桥的金银是怎么回事,就会知道答案了。先不说这桥的金银,先说说那可以花差花差的金银。
  
  太宗过了奈何恶水,又到了枉死城。然后他人还没进去,就耳边传来哄哄嚷嚷的声音,里面夹杂着凄厉的、怨恨的、飘渺的叫喊声:“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原本就参观得惊惶、暗叹又默默悲伤的太宗,听了这鬼模样的喊他的名字,自然不免更加的心惊胆战。然后就一大堆鬼魅涌了上来索命,都是些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
  
  然后崔判官就说:“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在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
  
  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就是隋唐演义中提到的,隋末动荡时候的各路反王以及想趁火打劫、窥伺天子大位的那帮哥儿。隋末时期,有人估算当时人口约有四千五百万左右。也就是说按照人口年龄自然分布,以平均寿命50为界,就只计算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男子,这五百万人中,参军打仗的,在那个年月,按照一半来计算不算过分,那就约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也有五百万之众。这么多趁火打劫的势力, 卷进去的人,说有上百万,应该不过分吧?
  
  可是这么多人命,这么天大的罪业。太宗他借了河南开封府人氏相良老先生在阴间一库的金银,就全给Cover了。在崔判官的指点和作保之下,太宗借了一库金银,就解决了这上百万孤寒饿鬼的长期吃喝问题。
  
  这老汉在阴间,可是有十三库金银啊。按照这个崔判官所说的花费。假如全国的人民全部意外死翘翘的话,假如这相老汉知道并且愿意的话,他积下的这阴德之十三库金银,可以解决这全朝的阴魂的生活问题!这得需要积攒下多大的德呀!这财富真的是富可敌国。
  
  你看看,人间干了坏事,看不出跟别人有什么区别,可是在阴间早已经地狱挂号了。在人家干了好事行了善,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好,但是在阴间,却积下了山大的财富。这说明什么?说明人间只是一层表象,就像一个大大的气球里面装满了空气,而一个大大的口袋里面装满了金银一样的区别,但是如果不看里面,只看外面,两个一样大,而且气球还圆鼓鼓的比较漂亮呢。
  
  人们可以不相信因果报应,可以看不见天堂地狱。但是人的心念的确在遥控着天堂地狱,那边的都在跟随着你的行为和想法在变化,你想造业就有山大的业力,你想行善就有山大的金银财富。这人跟其他层面空间的关系,真的有点像电视机的遥控器,你这边一点,那边的节目啪就换台了,恐怖片、僵尸片、打斗片、劝善片、反正是应有尽有。跟遥控器不同的只是,你一换台,你自己也啪的一声,就进去了,成为了你所选节目中的一个角色。
  
  说完了这可以花差的金银,话题回到奈何河水之上的金银。假如有丑恶的鬼魂、成群结队的象当年“飞夺泸定桥”一样的强渡奈何河,怎么办?哎呀,肯定有人说,谁不知道那飞夺泸定桥是杜撰的嘛。可是,这恶鬼们会不会强渡呢?
  
  这得问它们心里想不想。我觉得,不用问,它们估计个个都拼命想。那发生过鬼魅强渡的灵异事件没有?应该没有。为什么?这金桥银桥,它们是上不去的,让它们去上,也上不去。并且别看人家是鬼魅魂魄,人家比你明智,它们是知道自己上不去的,不用试了才知道。因为这金银,跟人世间观念里的金银不是一个概念。
  
  大家可记得佛教中一个说法,金身罗汉、罗汉金身、佛的金身?这金是比人间高到一定程度的层面的空间的时候,那里的基础物质成份就是“金”。还有那个银桥的银,也是同样道理的。
  
  这些空间层面对应到人间、对应到人间的对应的物质,不是他们原本的物质,是对应到这边的物质,就是我们花差的金银了。假如那金银桥,就是我们手里使用的金银,估计那些没钱的鬼魂早就把桥拆了当钱用去了。还用得着向太宗借钱花呀。
  
  金桥银桥,它们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看见了,也只是一个光影。别说这些鬼魂了,就说那些能走银桥的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这金桥也是他们走不得的,要么看不见,要么看见一个影子,一脚踏去,却是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不对呀,那些桥梁使者,阴间判官、鬼使神差,他们怎么想走哪个走哪个?是呀,欢迎您琢磨琢磨吧,挺有乐趣的。

  (第十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