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6)天意计中计 唐太宗是什么人物?给全天下帝王树立规仪的就是他,千古一帝,再无二人。他就是《帝范》的作者,告诉后世帝王怎么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帝王。 当你有容纳天下的胸襟,才能品尝到其中言辞的滋味。当你日渐发现天下的走势沉浮跟随你的决定和心态而动,就自然明白了孔子所言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断然不是空话套话。你看那小说如何称赞这大唐太宗朝:“君臣相契同尧舜,礼乐威严近汉周。” 当您看完前面的话,再看唐太宗所著《帝范》为什么开篇第一篇是:君体第一了。再看这君体内容,细细琢磨一下,相信您有完全不同以往的感受: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尤其是序言中的一句,可能看起来再也不是理论虚言了:“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 太宗梦中,就答应了这龙王。这梦境太清晰真实了,所以唐太宗醒来之后,就念念不忘。等上了早朝,两班文武官员都上来了,查看一下,果然是魏征魏丞相出了点小问题,他没来。然后唐太宗就跟这一班人中的徐世勣(也就是著名的军师徐懋功)说了自己的梦境和诺言。没想到一世英武的徐大军师,居然给唐太宗出了一个俗不可耐的馊主意:“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并且这时候,一世英武的唐王居然大喜,觉得这弱智的主意真高明,马上就传旨招呼魏丞相入朝。 唐太宗不知道,魏征夜观天象,目透九霄,出离三界,他已经获得玉皇大帝的直线安排,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你就想吧,泾河龙王又不是凡人的罪犯,一定要午时问斩。再者说了,梦中公差,不安排夜里更合适么,干嘛非要在大太阳底下做? 通过这个安排,我就觉得,这泾河龙王的一举一动,玉皇大帝在天上都是看得清楚。至于唐太宗他们,还没想出来怎么救这个龙王的时候,玉皇大帝他们早就知道徐大军师要出什么主意、唐太宗要怎么做了。于是人家玉皇大帝早就料事如神——不对,人家的确就是神,应该说人家本来就神机在握。人家早就定了魏征入梦离体,而不是入定离体。 看清楚了,袁守诚都亲口告诉龙王是午时三刻杀他,这龙王跑到唐太宗那儿的时候,却偏偏忘记告诉唐太宗时间、也没说清楚大白天的这魏征会如何杀他。要命的事儿、偏偏忘了最要命的要害。 盖世聪明的唐太宗,耍起了小聪明,他召来魏丞相,不直说想要挽留泾河龙王一命,就招呼魏丞相下棋。 到这时候,两条线已经很清晰了。一条是玉皇大帝定下要杀泾河龙王,处处机关都走向一个结果。一条是控制了泾河龙王的黑业,也是处处要拖他下地狱。 不是徐懋功、唐太宗忽然变笨了,既然天意已决,他俩就受了上界神灵的抑制,耍的计谋反而是在上天的算计中,他们断然不能改变天意。 不是泾河龙王的本尊很坏,要不然他也当不了龙王。他的每一念每一举动,都被罪业控制着了,越是折腾越是自找麻烦。他的本尊自尊心受到袁守诚的冲击,顶多只想赶老袁走人;他的黑业却想要控制他杀掉人家。他的本尊哀求老袁救命;他的黑业却想要威胁拖老袁一起死。他被杀之后,虽然唐太宗没能救得了他,但人家已经尽力了,但他的黑业却追着唐太宗死缠烂打,毫无感谢不说,也是要拖人家一起下地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