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9)菩萨到底做什么事情?
  
  观音菩萨带着徒弟惠岸行者,继续半云半雾的勘察设定取经路途。遇见了吊在半空中的玉龙。玉龙哀号,乃是因为很快就要杀头。这龙当然认得观音菩萨,马上求救。
  
  观音菩萨闻言,二话不说,马上急匆匆奔往南天门,为什么这么急?因为时间紧迫。但是让人吃惊的是,比他们师徒反应更快的是天庭,观音刚刚赶到南天门,却有丘天师、张天师早就在南天门等她了。两位天师问观音“何往?”意思就是您准备去哪儿吧,都准备好带路了。观音什么具体事情也不谈,只说要见玉皇大帝。两人急忙上奏。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次居然是玉皇大帝亲自下殿迎接。菩萨表示替即将送命的白龙求情,要用他参加西天取经的团队。玉帝一听马上答应。
  
  你看这次为什么天庭对观音赦免的反应如此的快速与恭敬?
  
  我是这么看的。小白龙既然最大当诛,菩萨求情可不是人情。免了小白龙死罪,那天大的罪业断然不会就因为天庭的赦免而凭空消失。哪里去了?告诉你,是菩萨、佛祖他们自己遭受了,替小白龙还了这一条命。天理的公平就是,一定是有恩的要报恩,有怨的要还怨,有命的、必须偿命啊!
  
  对于这个实情,天庭的每一个神仙都明白。菩萨一动念要收白龙入佛门,满天庭瞬间都看到了菩萨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心情肃穆沉重。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看?那就得问为什么他们要杀小白龙。为什么要杀,乃是谁都无法替小白龙解决、消除这么大的罪业。不杀他是不行的了,留不住。要留他,谁能替他偿还呀?他的亲爸爸都无法承担和替他解脱的。
  
  正因此,小说读到观音上天、尤其是读到天师和玉帝对观音菩萨的恭敬和肃穆,心里面堵得慌,难过。千百年来,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可谁替菩萨想过,她是怎么替你解苦解难的呀……
  
  菩萨师徒又继续往奔东土而去,行不多时,走到了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的五行山。这次不象前三次,遇到了怪物得问问才知道来路,这次是一看是五行山,就啥也不用问啦。于是两个人就先发表了一番的感慨。
  
  对于菩萨作诗发表感慨,孙悟空听得,还没见到是谁,就说:“是哪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悟空知道人家提到的他过去的行径,是他的短处,不是长处。就这简单的一问,就足以说明,悟空已经反思了,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要知道,当初的他,不但不以为耻,还得意洋洋、膨胀膨胀的呢。
  
  大圣见到菩萨,与任何其他人都不同的是,他念诵观音的名号,名号冗长,无疑,孙悟空对菩萨是非常尊重,才会这样。
  
  悟空求菩萨救自己,菩萨说他恐怕出来就会又干坏事。然后大圣明确说:“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句正是发自孙悟空自我真我的话。
  
  当观音菩萨一一找到有缘人的时候,这四个有缘人都出了要修道的那金子般的一念至善。正是这一念善起,救了他们自己。这自我救赎,一半是观音完成,一半是他自己完成。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凑齐了这缘份,缘份所至,作为救度者的观音菩萨,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把人生的出路和修道的法送到他家门前。包括后来的玄奘,也同样是菩萨找上门去的。
  
  你看,真正度人,都是师父找徒弟的。
  
  但是说实话,这五个家伙,唯独悟空最让菩萨高兴。大圣自己主动提出希望从新入修炼之门。他不但已经反思出自己的误失,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解决。菩萨刚说要他跟随将来的取经人去修正果,大圣就连连的说愿意去。这是多么好的悟性呀!这才是当初的孙悟空呀!见得孙悟空本性尽出,一点不拖泥带水的,菩萨更高兴了。菩萨走之前,甚至都不用叮嘱孙悟空,根本不用象八戒、悟净、小白龙那样,告诉他你得怎样怎样在这儿等。
  
  对于孙悟空重出江湖、再上灵山,小说评价甚高,送诗称赞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并且说“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个佛教,并不是今天的佛教的意思,乃是归心于佛、接受佛的教导的意思。
  
  终于,菩萨师徒来到了行程逆行的终点站:大唐国的长安。来到长安凡人之界,师徒便不能再本来面目示人,就变作两个邋遢游僧。
  
  在长安,小说提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菩萨来到一座土地庙,土地神慌忙把菩萨到来的消息通知了城隍、社灵与满长安所有庙的神。这表明,凡是有庙、有社、有神祭的地方,都有下界的神在守驻,并且非常多。
  
  要知道,东土这地方,在佛祖的眼里已经是挺烂的地方了。就这地方,供奉神灵的百姓众生,还是多得不得了。佛祖认为这地方不行,那是跟其他四大部洲比,跟人类最好的时期相比。要是这地方跟现在社会的人比起来,那还是好到不知道多少倍了。
  
  为什么下界的神这么多,并且都留在人类给他们建造的庙社之中呢?因为人类还是真心的相信他们,真诚的供奉他们,虔诚的祭拜他们。为什么佛祖认为不行了呢?佛祖指的是这里修佛修道的人不行了,他们不行了,会带坏了普天下的众生百姓。
  
  是的,的确是这地方的修道人不行了,他们不知道怎么修上去、或者越来越少人能修上去了。这才是佛祖真正关心的事情。
  
  你看那即将出场的玄奘,在东土算作圣僧,水平在这地方是一流的,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水平。辩论起来嘴巴上吥啦卟啦的所向无敌,可是你看他一走上西天路途,遇到点实质问题就迷糊了。连他都这样式了,你还指望这儿的百姓不迷茫吗?
  
  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里面有一些奇怪的谜团,下次咱们来看看,谜和谜底究竟是什么……
  
  (第八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