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7)恶气外露的猪头 菩萨与他别了,同木吒径奔东土。行了多时,来到天蓬元帅的地盘。小说上说“行了多时”,就从沙悟净的地盘跑到这儿,那就是顶多三四个时辰的样子吧。菩萨看起来秀美温柔,脚力实在是惊人。但是他们这速度,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讲,那用飞奔都比不上啊。 况且,再说了,菩萨是何等的端庄,哪会像我们一样的着急忙慌的跑路?那您猜猜,菩萨这是如何行路的。哎呀,研究西游记,真的是需要挺多的背景知识。如果您还记得,我创造的“孤态时空泡”的名词,估计会想出来,我会怎么看菩萨走路的问题。 他们这些神仙哪,的确能随意的在其境界以下的任何一个层面穿梭,可以让我们一般人看见,也可以不让我们看见。古代就有故事,说一个年轻小伙子,骑马追赶着一个走路的老先生,明明一直看着那老先生就是拄着拐杖慢悠悠的就在前面不远,可是飞奔的马儿就是追不上人家。 且说菩萨师徒来到一座高山脚下,看见“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哎,不是正说着菩萨如何如何的神呢吗?怎么就说菩萨不能步上呢,那不是菩萨根本就没那么神嘛?哎呀,说他们不能步上,其实是人家讨厌那种恶气嘛,并且如果菩萨真的想要上山,她肯定你看不见她连挥挥手都不用,就把全部的恶气给销毁得烟消云散,保证你九幽之外都看不到踪影。但是菩萨为什么就宁愿驾云飞过,也不做这么简单的事情呢。那是人家菩萨慈悲,怜悯山上散发恶气的妖魔鬼怪而已。 不过您想起来一个事情没有,为什么小说一提到妖魔鬼怪的藏身之处,不是恶气弥漫,瘴气毒气,就是险山怪树的。这个莫非是自打诗经就流传下来的比拟、比兴的文学手法?其实根本就不是文学手法。并且,诗经中的比拟、比兴,跟现在文学的比拟、比兴,也百分之百不是一回事儿。只不过是现代的文人以为是跟古代的一样。其实只有名词是一样的。古代的比拟、比兴,是以易经之卦象为基础的。怎么说呢?就如“关关雎鸠”,其卦象就是少男慕少女,少男少女之感卦。可能很少人追究一下,为什么诗经要以关雎一诗做开头的启篇。我说了这是“感”卦,但是为什么是用“感”卦做第一个卦象呢?这个有点离题,打住。 就是说,怪恶之物,必生怪恶之气。这怪恶之气,凡胎肉眼难见,但是对于这些神仙们来说,一望就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别说这些神仙了,古代就一个普通的人,在古代稍微高尚点的人,都能看见,就算看不见,一到那种环境内,也能马上感觉得到。就是到现在这个麻木迟钝的末法之世,还不是有数不清的动物、昆虫都能感应的到? 也就是说,这种怪恶之气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虚构或想象出来的。那么话说回来,易经的卦象上说,异常的生物和环境、怪气、怪物,这一层一层不同的东西,对应着同一个卦象。会观象的人,就算看不到怪物,也感觉不到怪气,也能从环境上看出来不正常。 所以说,诗经中的每一篇,都看似浅显,其实能一层一层的,对应到很深的层面上去,并且保证是每一次都是同一个卦象。孔老夫子对古代诗歌挑啊、选啊,排列顺序啊,绝对是圣人的水平。然后如果再往深里去,就是惠岸行者、观音菩萨的水平了。 咱这冗长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听见呼呼的狂风吹来,长嘴獠牙的猪猪侠就窜上来了。这家伙照例是不看人不分青红皂白梦游上战场一样上来就砍人!然后照例是被木吒挡住好一顿呯呯嗙嗙……直到观音菩萨的莲花从半空中飘下,隔开了猪猪侠的钉耙。看到漂亮的莲花轻盈的落下,猪哥心里没有一丝丝的美感、半点审美情绪都没有产生。这么漂亮的东西在眼前飘呀飘的,他反而觉得心里发怵、四肢发麻、脑袋发懵了。啧啧,这情绪不正常呀。 然后猪哥一开口,就说了小说中第一句话,而且是非常有猪哥特色的浑话:“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花’哄我?”关于打架,猪猪侠的反应速度一流,关于逻辑问题,荒谬式的淳朴,也是艳压群芳。 猪猪侠对菩萨的尊敬,倒是毫不含糊,看见菩萨,倒头便拜不说,还扯着猪嗓子大声的叫道:“菩萨,恕罪!恕罪!”估计您没想一下小说中为啥特别的指出,他喊这句话的时候是“厉声高叫”。哎呀,猪哥的心思,您应该懂的啦,他是看菩萨在天上飘,离他那么远,怕说话的声音小了,菩萨听不见哩!诚意可嘉,心眼儿也够,但是怎么就给人的感觉是缺了根筋呢你说…… 菩萨肯定知道他心里的小算盘的啦,于是就按下云头飘下来询问他。然后他就说出了自己的来历。他口口声声喊着“菩萨救我”,可是菩萨刚刚想要对他劝善,这猪头的小心眼马上就异常灵活的转动了起来,立马想到了菩萨可能要他皈依佛门,然后就在菩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一口回绝了进入佛门的可能。 但是菩萨说了三句话,句句如利刃,一下子就戳开了这猪头的迷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