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3) 你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且说这三藏,为了一口饭,成了别人家的一口饭。在能降妖伏魔的悟空面前大义凛然的唐僧,在妖魔的面前低三下四、没有半点风度:“……经过贵山,特来塔下谒圣,不期惊动威严,望乞恕罪。……”既然这唐三藏,注定是要往人家妖怪口里送,人家自然是注定的要用绳索挽留他。于是乎,惊魂不定的三藏,被妖怪很有内涵的给绑在了定魂桩上。

  显然,定魂桩没能发挥定魂的作用,还是妖怪的刀,让三藏不再慌慌张张、让他老实了起来。老妖持刀问道:“和尚,你一行有几人?终不然一人敢上西天?”三藏见他持刀,又老实说道:“大王,我有两个徒弟,叫做猪八戒、沙和尚,都出松林化斋去了。还有一担行李,一匹白马,都在松林里放着哩。”

  唉,三藏这番话,让人看得眼里发花、眼前发黑。怎的说?因为他在人家明晃晃、寒森森的刀光里,不卖疯、不卖傻,脑袋一空,为了暂时度过眼前的难关、在妖精面前卖乖,吐噜吐噜的,把自家团队给供了个底儿朝天。

  三藏这话,潜意识里,是说,大王,你看我,在您老人家面前,多配合啊、多老实啊!看在我这么喜欢讲真话、把心窝子都掏给您的赤诚的份儿上,您看,是不是,可以对我网开一面呢?你看看,这三藏,出卖自家人,是不是很五毛?

  那老妖一听,果然受用,裂开血盆大口、用它妖怪特色的微笑表示十分赞赏三藏对革命领袖的忠诚,道:“又造化了!两个徒弟,连你三个,连马四个,够吃一顿了!”你看看,这就是当五毛的下场。

  其实,稍有点正义感的人,看到这里,都会知道往下的结果会怎么样了?结果怎么样了,莫非是三藏被吃掉?当然不是,小说也没有这么写,要真这么写,那是俗人作家,不是西游记。

  三藏出卖同是修行人的八戒和沙僧,这等于说,这一关他彻底失败了!太失败了!

  既然他在妖怪的小刀子面前,如此的落花流水,失魂丧胆。别说我,也别说菩萨和神仙,就光那些本来是兴致勃勃、眼红口馋的妖怪们,都看得垂头丧气,大倒胃口。

  既然如此失败,那这一关就只好作罢、草草收场。神仙们只好临时修改剧本,让那妖怪娘子百花羞把他放了,反正是,这黄袍哥对三藏也反了胃、再强迫妖怪吃三藏也太不好意思了。

  那,如果三藏正气一点,作为一个修行人坦然一点、或者说作为一个人硬气一点,恐怕往下的故事情节,他被释放的结果不变,但是,其内涵就完全变了,跟妖怪思想交锋的过程,也会完全不一样。

  神仙对修行人修行路程的安排,奥妙就奥妙在这里,不管你怎么走,都在安排之中,奇妙不?并且,不管你怎么走,表面的走向和表面结果,从表面上都看到的差异不大。所以说,神仙的安排,是如何的精心与深奥,就在这里。他们的安排,都是不知道从人和人之间多少生多少世的恩怨情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有特定目的的。这特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不管你怎么走,都在一条线上,只是,你走的好和坏,决定了你走向哪一个层面、走在哪一个层面。

  这些不同的路途,可能有千千万万个,可是对映到我们这个最表面的层面,却几乎都是重叠在一起的,似乎只有一条。或者看起来彼此差别不大、很细微。那么结果呢,从世俗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修行人啊,看起来都差不多,看起来水平没多少差别。

  不但看起来这些修行人之间没多少差别,并且,从一般人的角度看,这些修行人似乎比自己也强不到哪里去,甚至,很多方面,你们这些号称的修行人、还不如我呢!

  尤其是这唐僧,咱们前面不久还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说他不够担当、不讲义气,没想到,这遇到了妖怪和刀子,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堪。是呀,在以后的魔难中会显露的他的短项,在神仙们设置的头两关中,都被神仙们给提前给他曝露出来了。只是呢,他不肯面对,所以就闹腾得后面越来越大,越是不肯面对,就闹的越大,直到他肯面对自己的缺点执着。

  在妖怪面前、对流氓权势低眉顺眼、委曲求全,有用吗?当然一点用也没有。这时候的三藏,他讲涵养实在是讲错了对象,这涵养讲的,实在是颠倒黑白。

  当然,这被我说得傻里吧唧的唐三藏,并不是他的本质如此的傻,而是他生生世世养成的观念。就跟我们所有人一样,在俗世的轮回中,俗世中那些糊里糊涂的是非观念,侵染了他。他的本质,依然是善良的、并且肯定是向善的,否则,小说也不会说他是龙和虎了,小说评价他“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妖怪所驻的佛塔,本来是不会金光闪烁的。这佛塔,明明是晓得他们师徒在附近,才故意闪光给他们瞧的。你看那猪八戒和沙僧,他们就是找着找着的当儿,这宝塔才忽然闪烁起来。“他两个寻一会不见,忽见那正南下有金光闪的。”而之前那唐僧也是如此,是他走出松林之后,目光能触及到佛塔、佛塔目光能触及到他的时候,才忽然金光闪烁起来的。“出得松林,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

  所以你肯定想到了吧?这佛塔的金光闪烁,其实,乃是菩萨和护法神们安排的。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三藏有“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的发愿。

  可是,你又想到没有,这三藏、拜的第一个塔就拜到了妖怪、给吓得半死。到得后来,他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的拜塔惊魂而放弃誓愿、也没有对神佛产生丝毫的动摇、照样“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从不爽约……可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