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5) 细说神奇事
蓬莱仙境的福禄寿三星,主动要求前往五庄观拜访,并且替孙大圣说说人情,是因为孙悟空在诉说事情原委的时候,卖了个乖。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福星道:“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长老法严量窄,止与了我三日期限。三日以外不到,他就要念那《紧箍儿咒》哩。”他说唐三藏法严量窄,也就是说管得严、心胸小。
其实呢,当初可不是唐三藏给他定下的三日的期限的。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 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看见了吧?是孙悟空自己,是他自己亲自给自己下了个三日期限的套儿。因为他许诺三日之前,一来处于骄傲轻浮,一来没想到唐三藏会放狠话,结果唐三藏一下死命令,他当即就傻了。
这么一个自我下套的事儿,那他可是不肯给福禄寿三星知晓的,不然,那还不被人家给笑死,以后这个孙大圣的形像、还怎么混啊。于是乎,在这么个跟主题无关的小事情上,他偏偏很在乎。孙悟空哥哥,的确也算是个爱面子的家伙了。每每遇到自己关键糗事的当儿,他也会编点小故事。
这个福禄寿三星,在蓬莱仙境呆着,却并非永远定居在这里,小说说他们三个是“十洲三岛随缘宿。”意思就是,他们说起来其实算是居无定所的,没有固定的境界。不像观音菩萨就定居在落伽山的潮音洞,也不像镇元大仙那样定居在万寿山的五庄观。他们这是一类的神仙,这一类神仙,并不喜欢固定居所、也不愿意。
他们三个的实际年龄多大?“万纪千旬福寿长”,据查一纪是12年,万纪就相当于12万年;一旬是10年,千旬就是一万年。万纪千旬,大概就是13万年。够古老了吧!
孙悟空来到方丈仙山。没想到小说写到,这里的仙人刚刚换了一批,并且说明了这仙人的更新换代大概是一万年一次,跟五庄观的果子成熟、跟蟠桃园的果子成熟基本上是周期一样的。“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仙人信万年。”
前面说过了,这东华大帝,其实容貌只是个小孩子,为什么?一方面是神仙都很年轻,一方面他们这儿刚刚更新换代、换天换地换神仙,他也容貌一新、生命从新开始了。关于东华大帝、东方朔跟汉武帝的传说,大家尽可以查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我想说的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看见了吧,小说中提到了关于他的从来不为人知的渊源,他一方面作为道家体系中的主宰东方的第一大神,一方面,还深度参与佛门的修行过程,不止是协助,跟玉皇大帝等等其他道家体系的神仙协助式的参与不同,这东华大帝乃是东土佛门出家修行人的辅助导师之一。并且,为了做好他的协助事业,他常去灵山释迦牟尼佛那儿拜访、共同探讨、协商。
这是为什么?
前面提到过了,天上的事情,断然不是人世间想象的。在人世间、修行必须从一而终、选定一法门就必须走到底。而任何一个世间人的修行,在天上,都断然不是一门一派的事情,会牵扯到漫天上所有的神仙,作为正法门,佛道要通过合作,才能把你度上去。西游记反映的是这种救度人的艰难和牵涉之广,决然不是什么儒释道合一。
并且他家这方丈仙境,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方壶”。关于这个方丈仙境的奥秘,小说中也颇有指点。“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这句诗怎么个说法?整个这个方丈仙境,只不过是他腰里悬挂的一个壶中的天地。不但这方丈乃一壶,这瀛洲仙境,同样也是如此,“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
不但方丈、瀛洲如此,其实那蓬莱也不例外。所以古代最初这三个仙山、仙境,蓬莱、方丈、瀛洲本名分别是蓬壶、方壶、瀛壶的。
关于这三个内藏仙境的壶,是因为那无限圣境,并不在我们能看见的这个层面的境界中。我们这个层面中看到的一个修道人腰里挂的葫芦也好、壶也好,它的大小只是我们这个层面的大小。人家修道人微观中的境界、比我们这个境界大的不知道多少倍了。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只不过是修道人为了让我们这些俗人见识见识修道的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奇迹。
“珠树玲珑照紫烟,瀛洲宫阙接诸天。” 瀛洲宫阙之高大,能贯穿很多层的天,这么巨大的宫阙,就算按照常规的显现出来,恐怕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星云、星系、浩渺的太空。
但是这些再怎么巨大、神圣,也是创造三界之后的新事物,而那万寿山,则是开天辟地就已经有的了。那镇元大仙,则是跟天地创生一起出现的,小说中写了他这儿是“万寿山中古洞天”。能在神仙界称古的,就真的是原始的了。那么他这儿产的人身果,就跟天地同构,这个人皮虽然看上去不神奇,里面却能修造出天地、成为天地之主,功用太大了。所以很多神仙看着都羡慕。
@草真绿 2012-3-24 10:48:00 首先感谢龙王的回复! “嗯,还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问题,三藏除六尘那会,既然已经知道他们是六识之贼,却还念念不忘乃至对除去六尘的悟空心生怨恨,这是不是代表还没有真的看透?”————你我的几乎每一个想法,在每一层天地中都有啊。不是说一次就能搞掂全部。 “修行的事还可以由别人代劳?”————这个说法你真的相信? 意思是三藏连过则勿惮改都做不到,这差的太多了吧,不像龙王所说的修行到过了两界山的境界啊..... ----------------------------- 是 3999# @ellengao 2012-3-25 14:45:00 龙王前面说到菩萨对唐三藏说“那和尚”。 “那和尚”是唐三藏的第七识,是他的真人,是吗? 龙王说不是写给我们看的,是写给我们背后的那人看的。就是第七识,是吗? ----------------------------- 第七识、第八识的?人身体中的灵体太多了,窃以为,六识明显只是个笼统的概括。那法师说的稀里糊涂的,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 4000# @大脑爱做梦 2012-3-26 18:01:00 请教龙王: 悟空号称心猿,心在五行里属火,为什么小说里又说是金公呢? 八戒为木龙,小白龙是水吗?那沙僧是不是就是土呢?唐三藏是火吗? 望释疑! ----------------------------- 窃以为,没有说火就是固定的火,水就是固定的水。五行也是分层面的区分,上下一循环,相互的生克关系全都跟我们这个层面不一样了。阴阳,不同样也是相对彼此而言的吗?
@ellengao 2012-3-27 9:39:00 龙王:我有几个疑惑,还请龙王指点: !、修行到底是什么? 佛法被宗教化了。 佛说了真理,说了世界的由来,时间、空间的产生。很遗憾,大多数学佛的人都认为念经拜佛就是学佛,所以被认为是迷信。 其实学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明白我和世界的关系。是吗?...... ----------------------------- 1:这个问题真广大呀。窃以为,中国传统文明,是内含修行的。 2:不好说。每个人的背后的那个人,不是你,你就是你。 3:强求肯定求不得呀。真的有灵性的人,非常清楚什么是可求的、什么是不可求的。窃以为,这个不是能用简单的规则来说清楚的。 4003# @坚而强 2012-3-29 8:45:00 向龙王先生请教一个问题。我好像对某些事情有预知的能力,不知道为什么。 ----------------------------- 抱歉一直没闲暇。也不敢说我的话就是对你有用的。但是就我所知,很多人有这样的预知小能力,我周围就不乏其人。经常我也有,甚至小时候,看见一个人,就能知道跟他上辈子的关系,种种的。很多人这样,小小不言的能力,没啥用,不足挂齿。 4005# @ellengao 2012-4-8 15:22:00 佛教徒总是只修自己,莫管他人。只有自己修好了,再来救别人。而且还说学佛不能生气。那么义愤也不行?对世界无情怎能成菩萨? ----------- 总是只修自己,莫管他人。这是小乘禅宗,从我做起修好了,也不错。学佛不能生气?窃以为,这是个终极的目标,只是用来衡量约束自己的一个准则,时时参照。但是,修行是个精细的技术活啊,哪能几个简单的规则就能代表了呢?循序渐进才是正路,僵化的做法都是歪路。越修心、越灵动、越智慧、越有涵养,才是走对方向了。 4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