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9) 人参果的境界
这人参果,根据小说,还是挺值得研究一下的。孙悟空无端的怀疑土地神抢了他的果子吃。没想到这土地神出来,却教导了无所不知的孙大圣一顿。土地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土地神,划地而居,他们居然不是地仙,竟然是鬼仙。鬼仙的意思,那就是阴间的一方地之主了,就跟人间的县官相似。那么,根据这个推断,地仙虽然依地而仙,但是所在层面却是高于阴间诸神的。“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全世界,这几千年来,就是地仙多,成千上万。但是你看出来没?“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地仙究竟是一帮子什么神仙?其实,几千年来一直做地仙的,全部是修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修行人们,他们为何可以长生住世、不死于人间呢?乃是因为他们获得了这个人参果。这个人参果,是专门给修行人、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准备的。
这是个什么境界?那得看人参果是什么境界了。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却是只与五行相畏。” 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从人参果与五行相畏,能判断出来它是哪个境界的产物么?能。
“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这句话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个人参果,就好比是由水份组成的冰块一样,冰块会无形无影的溶解消失在水里。这个人参果,遇到五行就终结了,尤其是遇到水,就消失了。这说明,人参果是基于五行的、由五行因素组成的,所以,五行的因素对它来说形成了一种屏障。
这个人参果,从上下的层面关系来讲,应该是高于五行的,凌驾于五行之上。可是,偏偏它又制约于五行,五行是它的构成因素、是它不可逾越的屏障。说来真是奇妙,遇水即化,是个双关语。这个水,对于修行人来说,有着特别的含义。修行人每提高一个境界,都是通过每一境界的基本因素水上而行的。这个水,并非我们日常饮用的水,乃是五行中的那个水。
这个根源之水的根源嘛,体现出来,正是孙悟空敲不动的大地。那土地神继续说:“……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
什么一会儿水,一会儿又变成土了,这不乱了套嘛。没乱套。我说的是根源之水的根源,也就是水的水,那体现出来,是这个金刚一样大地。你要知道这万寿山是什么地方。“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
首先,这里的大地,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这个未开之际,万万不可以为,天地出现之后,就没有了!这是一层境界,这层境界是永在的。这层境界一旦出现什么变动,那人世间早就天翻地覆,如果这一境界消失,那什么银河系、天地、三界、万事万物,全部跟着一起化为乌有了。所以,这个比铁还坚硬的大地,就是那一层本原之境的形象体现。
“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这意思是什么,那意思不就是“万劫无移大地根”?这个大地,我是说所有物质的大地。回到西游记第一回,看花果山的来历:“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这放在一起一对比,马上就清楚了吧?万寿山存在于“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的境界,花果山存在于“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孙悟空,现在还没能力突破自己的原始境界呢,他怎么能动得了这土地的分毫?这株大树,超越三界之上众多层次、并且上达至高之境,它所凝结的真人身,一旦给了修行人,修行人才能修炼上去,才能无所不能。并且,那土地明明白白的告诉悟空食果须用清水化开,那猴子却跟完全没听见这句话一样,直接丢嘴巴里吃了。这里面有问题。其实还有问题呢,那土地神,明明亲眼看着孙悟空偷人参果,他老人家明明非常清楚这人参果绝对是秘宝、万万不能随便给人吃的,但是他老人家,你瞧见了,他不但对孙悟空的偷窃行为视若无睹、而且还吐噜吐噜的对孙悟空和盘托出、详细指导,而且事后还面无愧色的坦然的走了。这里面也有问题。
在五庄观之前的境界,三藏每当走过一重天,都是清理打扫、重新构造他肉身中的荒废的天地。过了五庄观,才是真正的造天造地。
但是三藏拒绝进阶。因此那两个道童、清风明月,发现给唐三藏人参果他不吃,却又被偷了四个,怀疑是他师徒四人行窃。这两个小家伙,断然知道他师徒四人不得法而吃。于是两个修行人,就完全不顾修行人的体面、大肆对唐僧爆粗口起来。并且这俩家伙,只认定唐僧痛骂,“定是那伙恶人偷了,我们只骂唐僧去来。”然后,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
其实呀,这唐三藏的确该遭受这一顿羞辱。因为呢,他是在迷中修的,关键问题不能给他点破,但是当他如此不悟,等于是说要逃避往上走的修行一样!他必须在迷中悟,那么只能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修理他。这两个道童,其实正是通过这种异常怪异的方式,来促使他唐三藏能识破这个异常背后的真机。当然,两个道童本身,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火,他们两个,正是被上师和菩萨借用了一下嘴巴而已。
修行的事情,就这么隐晦的、但又毫不遮掩的给你显露破绽让你识破。但是,唉,你总是作茧自缚。怎么办?那就等着更加激烈的点悟出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