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1) 不能承先 如何启后?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你瞧,一旦踏上真正修行的路途,真正的考验就开始了,这考验,他起于青萍之末,无人察觉之际,可是转眼间功夫就变得“巍巍荡荡飒飘飘,渺渺茫茫出碧霄。”咦?这不是前面说到黄风岭虎先锋的诗句吗?是呀。你可还记得,这小说描述到那黄风怪的怪黄风的时候,用了几乎是夸张得惊人的笔触吗?
冷冷飕飕天地变,无影无形黄沙旋。穿林折岭倒松梅,播土扬尘崩岭坫。黄河浪泼彻底浑,湘江水涌翻波转。碧天振动斗牛宫,争些刮倒森罗殿。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真武龟蛇失了群,梓橦骡子飘其韂。行商喊叫告苍天,梢公拜许诸般愿。烟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残生随水办。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岛蓬莱昏暗暗。老君难顾炼丹炉,寿星收了龙须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风吹乱裙腰钏。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咤难取匣中剑。天王不见手心塔,鲁班吊了金头钻。雷音宝阙倒三层,赵州石桥崩两断。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对不相呼,子母分离难叫唤。龙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处寻闪电。十代阎王觅判官,地府牛头追马面。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
一个妖怪,一个泼妖怪,为什么这作者要这么近于吹捧似的去形容它的风狂呢?你看看,这妖怪能力之强悍,简直是把整个天上人间都给破坏了,海陆空、地狱、天宫、人间、神佛、……无不东倒西歪。不就是一只黄毛小鼠嘛,哪来这么大的威风?
哎呀呀,一个妖怪,不可能来这么大的威风的嘛,那这小说描述的这恶劣风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这个问题,还同样是完全不能离开修炼来谈论。
这风呀,其实是来自唐三藏,源头是他作为一个修炼人,他自行解体的念头、那些厌弃悟空、八戒这两个丑八怪的想法。他这些作为一个修行人完全不应该有的想法,真的就撼动了那漫天的同意他修炼、支持他修炼、已经誓言要保证他修行成功的天、地、神。
有些想法,作为一个人来说,无所谓,甚至无所谓对错。可是作为修行人,的确是不能轻易的去念叨那些想法的。对于一个一般人,他一动念,天地尽皆知,可是人家只是知道你这么想了而已,你的想法干扰不到人家。一个修行人,那就不止是漫天的神仙都知道了你的想法,而且你的想法虽然龌龊,但是因为靠山是你、那个龌龊的想法,被你的能量给加强得,犹如一只充足了气的皮球一样,膨胀又强悍,并且能严重影响到人家神仙、尤其是那些要帮助你的神仙,越是要帮你的神仙、被你牵累的越凶。
八戒好色,但是八戒知耻。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行者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是颂子,更加惭愧。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
八戒不但知耻,还能够很难得的正面认识自己的这次出丑:“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换作一个心眼儿小的、心胸窄的,十有八九当时就折断担子,红着眼睛赌着气儿真的回家、真的不修了。
就是因为八戒一旦清醒过来,还知道羞耻。并且更难得的是能正面吸取教训。因此,尽管老猪他一路上经常拖后腿,但是人家那是在糊涂、执著迷心的时候,清醒过来还是继续坚持修行。当然了,他们三个都跟唐三藏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是出离人世的、相当程度的没有迷的仙人。
可是修行,不管你是不是仙人,考验是一样的。三藏最可怕的执著,就是屡屡的排斥不符合自己修行人标准的孙悟空,而他的修行人标准,很大程度上又是俗人的表面的标准,八戒对于自己放不下的色念,知道羞耻,而三藏对自己的执著,却浑然不觉。他前面这一关过去了一个重大考验,却跌到了一个一样重大的考验。然后往下的路,从五庄观开始,对他的这个常人心的考验,一次一次的重来,并且是一次比一次猛烈。
三藏的修法,历史上是人的真正的修法。人的修法,那就是很微弱的了,怎么微弱呢,就是遇到什么魔障,一概的通过坚守心念而行,至于降妖伏魔,那是护法神们的事情,他自己呢,则是一直的这么微弱,那些一层一层的修葺一新的世界,他不到圆满不得主宰。那么,这种方式,是因为,很多很多的障碍他修行的,他不能触动,神佛也不能触动,只能教他默默的修心,以被动的方式修。所以么,心经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的,所以么,三藏顶多也就是修成一个普通佛。至于四大菩萨那种尊贵境界、乃至释迦佛祖的前身绝高境界,现在按照道经佛经圣经,是修不到那地步了。
有朋友以为西游记能指导修行,窃以为是不能的。西游记很生动、很精彩的反映了真正修行人的那种过程,但是作者就是以一种文化的方式在反映。本人的解读,介绍一下那些通常情况下看不见的层面,也是遵循作者的方向,以介绍这种文化的方式来欣赏。大家尽管当作一种精彩的、宝贵的文化来欣赏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