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8) 菩萨设局
这贾夫人发怒,唐三藏中招,唯唯诺诺嘟嘟囔囔的要拉徒弟们垫背。他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一听就觉得这师父不厚道,也不清醒,心想,你们这考验关我啥事嘛,就推脱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悟空把皮球踢给了早就想接球的八戒。
八戒一看悟空哥哥这么默契,心中狂喜,却又想要体面,就言不由衷的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三藏偏偏看不破八戒这赤裸裸的小扭捏,竟然真的把机会丢给了沙悟净,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看见唐师父如此莫名其妙、不成体统、没有尊严,就很坚决的拒绝说:“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他人都无此心,八戒心中有这个期待、而且还要求多多益善,这考验当然就打包加量的送给了他。故事把那好色之徒那愚昧的狡诈、弱智的聪明,一并勾画的入骨传神。
但是这一次,难得是四个神仙亲临设关,机关重重之精妙,空前绝后,希望各位好好的研究研究,才不枉菩萨们一番苦心,也才不枉人世间有过《西游记》这样的神作。
却说这第一层,当然是色关的考验。看过西游记的人大部分都知道的啦。第二层呢,就是对唐三藏和猪八戒色关之外的执著之考验。三藏考的是面子和对徒弟的责任感,毅然决然的零分了。八戒考的是对师父的信、对修行的决心,也是毅然决然的零分了。这一考,把三藏与八戒从今而后所有魔难的原因的根本,都给考出来了,全都暴露出来了,一览无余。相对而言,孙悟空和沙悟净,就没有关于能不能修下去的考验;对比之下,三藏和八戒,则经常面临修和不修的考验、选择、魔难。三藏这个把问题推诿给徒弟们,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问题,这意味着,他会为了人情的自保而选择自行解体,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将来总有一天他会知道的。
你看八戒在色字当头的时候,如何的丢搭师父,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
第三层呢?不是考验,却是利用这修行人的执著来布局。首先,利用八戒的呆,来诱发孙悟空的劣;利用孙悟空的劣,吓唬白龙马飞奔,把三藏按时送入考场。利用唐三藏的迷惑于人情和爱面子,把考验的试题摆在每一个徒弟面前。
你说这菩萨,为什么要利用修行人的缺点执著,来布局呢?是不是有点阴险呢?你说这修行的故事,在外人、局外人看来就是难于理解。那跟你说吧,什么叫修行?就是让你不断的认识自己的缺点和执著,但是在你根本就拒绝认识、或者认识不到的时候,你肯定是依然故我的用执著做事,可是执著做的事儿,往往都是造业、造下罪业的。不让你干你也要干的。
那既然你依然会因为执著而干些歪事儿,还不如借用你的执著,来干点正经事儿呢。并且,如果菩萨用你的执著做点正经事,还不会造业,也不是犯罪,还让你立了一功,你说,用用你的缺点,不好吗?
今天是时间不太够,所以就不多详细的说了,但是要点都列写清楚了,您自己对照小说分析分析就什么都豁然开朗了。但是如果您能分析明白,那可就太了不得了,这凡俗互动、上下互相影响的天机,那你真的就看明白了,这可就是历朝历代修行人所说的观天象的能力啊。不但是观天象的能力,如果一个妖邪之物要侵袭人类,它一样要遵循这种一层一层的传递关系的,这是三界的构造决定的,由不得它另辟蹊径的玩花活儿。
还有,这关,三藏和八戒,三藏过得磕磕绊绊,八戒则是狼狈不堪。但是菩萨显然没有因此就认为他们不行啊,也没有因为猪八戒如此的贪婪好色,而对猪八戒下定论不让他修下去啊!神仙们只是提醒和勉励他们“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你就知道,神看人,跟人看人,两码儿事。
面对考验,三藏这种被动式的修行、过分的内敛,跟他修行的指南《多心经》有关,多心经是佛门修行最好的经,可是毕竟有漏,真的是成也心经、遗憾也心经。这个遗憾,可是个你作为修行人,永远无法摆脱的悲哀。心经有漏乃是三界的构造出了问题,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现在我们所处身的这个世界所谓客观规律,正是这出了问题之后的扭曲的构造带来的。你我的很多怪异的感受、想法、也都是这扭曲的构造形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