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2) 流沙河的两岸

  在过了流沙河之后的唐三藏,一切都改变了,他被吃掉的风险剧增。怎么说?在过河之前,要么是妖怪不肯吃他,要么是妖怪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可供打牙祭的凡人。就在黄风怪的眼里,要吃他也不过是图他身子干净。吃法也不拘一格,或煮或蒸,或煎或炒,细嚼慢咽、每天啃一口、慢慢的自在受用。这时候,江湖上流传的,只是有关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花边新闻。

  可是过了流沙河之后全都变调了,尤其是在过了五庄观之后,江湖传言变成了耸人听闻的江湖流言,变成了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妖怪们不但对此深信不疑,而且还一致的认为,唐僧肉,蒸一蒸、更健康。

  昨天我看到有朋友表示看到五行生克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其实觉得不能理解也无所谓,不是关键问题。只要看明白关键的结果就行了:五行配合、表层的恶念、罪业一旦去掉了,就马上身体中的机制自动运转演化、身体轻盈若无、内心清凉若无,感觉非常良好。这时候,如果修行人舍不得凡世的种种拥有、资产、成型的观念等等,就是渡不得流沙河。这时候,作为修行人,反映出来,就是似乎前面似懂非懂的道理,明明觉得是没错的,可是让自己去做是觉得不情愿的,因为感觉到滋味是没有滋味的寡味的感觉,这时候,似乎往前再走一步,把现有的拥有的东西放弃真的舍不得,往前一步,几乎就是步入毫无意义的、干巴巴的、没滋没味的真空一样,就跟一根觉得自己羽毛轻飘飘什么都不牵挂的羽毛,一接触这虚空之水面,竟然铁石一样沉了下去。

  这时候,HOLD不住的修行人,就会觉得在修行的路上再坚持一下,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就散架子了、崩溃了、解体了。满身曾经轻飘飘的得意和非凡,变成了灌了铅一样的沉甸甸的痛苦和酸楚。到了这一步,现在的和尚道士们,基本上能到这一步的都是凤毛麟角,能过河的则没有一个。可是从古代的书中,却发现,很多普通人都在河的左岸徘徊,过去的修行人,他们则似乎是一开始修炼就过了这一道河,轻易的就过去了。

  到了这条河边,作为修行人,身体的表层就再也没有疾病的罪业,身体跟着思想的纯净一起变得纯净。那个沙悟净,他在河中徘徊谋生,就是思想中净和不净的临界状态上左右徘徊。但是无论是沙悟净还是猪悟能还是孙悟空,早就度过了这样一条河,曾经的、过去世的修行中甚至是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过去了。正因为如此,当前面在黄风怪吹懵了孙悟空的眼睛之后,遇到了伽蓝护法神变化的老者,有这么一段对话。行者道:“……,敢问善人,贵地可有卖眼药的?”老者道:“是那位长老害眼?”行者道:“不瞒你老人家说,我们出家人,自来无病,从不晓得害眼。”

  看孙悟空说的多清楚“我们出家人,自来无病”。是的,过流沙河之前的三藏,五行不齐、生克不谐,这就是一种病根。这时候三藏的身心是比一般人干净一点点,可是并无本质区别,妖怪们闻起来他的气味还是臭烘烘的,臭烘烘的就是罪业的味道。能够收服沙僧,能够五行周正,那很轻易的人体就进入无病模式,再加上修行人的清凉內境,那修行人很快就脱胎换骨了。

  说这么多道道,如果没有体验,听起来也是空泛的道理。那么说点实用的。作为不修行的朋友,怎么能体验体验这控制自己心神的妙处呢?其实也能。因为我们三界内任何一层面上的生灵,都同时具备三界所有层面的物质,每一层都有一个跟你的这个身体对应的身体。当你脑海里思绪翻腾的时候,就是你的本尊在三界内不同的层次面之间上窜下跳,一刻不消停的时候。晦暗低沉的时候,是堕入阴间层面去了,阳光明媚的时候,是上升到高层面去了。人世间的这个你看上去只是情绪的起伏、身体代谢的活跃程度在变化,其实呢,你的本尊所控制的那个层面的身体,却一会儿是高的,一会儿是低的,一会儿是大的,一会儿是小的。没听说自卑起来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渺小么。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思虑越少,或者是思绪越是静止,脑袋里越是空空的,你自然的就在上浮。这时候,请注意这时候的轻盈的、那种愉悦的感受,跟抢到好东西时候的那种兴奋、亢奋的快乐的区别。其中一个最不容易于察觉的差别,就是那种兴奋感其实是里面有种沉甸甸的,让你兴奋之后有种负重后的疲劳感,跟那种轻盈的愉悦完全不一样的是,轻盈的愉悦似乎没有重量,却也不需要强力的强行的去努力维持。轻盈的感受中,却有种不变的刚在内、那种坚刚的感受,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所描述的一句话:无欲则刚。对!没有特意想要追求什么的时候,那种状态就是无欲的刚。

  是的,轻盈和坚刚其实是一回事儿,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呈现,就是前面我提及过的中和的状态。

  三藏师徒五人,每个人都不是完备的,都是有瑕疵的。可是按照宇宙结构的原理搭配起来之后,优点和优点互相促进,缺点和缺点互相抵消。结果,结果就不知不觉的超凡脱俗了。




@泮池清辉 2012-2-17 13:08:00
  感谢龙王分享。
  顶。
  愚生有不解,<大唐西域记>里,玄奘西行时好像是不声不响的去的。
  怎样理解<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的区别和真实性。
  -----------------------------
  我觉得,这个取经,是每个人朝向修行目标前进的故事。因为,他们修行圆满了,才取到经。那他们取到的经,肯定不是自己修行用的。是什么?小说说的很明白,是为了在东土弘扬,给普通百姓提升道德、消减罪业、以免过早堕落用的。换句话说,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