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4) 老和尚你以为别人看不出你呀? 三藏和悟空来到人家后房,吃喝一番,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后厢被人搀出一个打扮很另类很有喜感的老和尚来。你看那小说如何描写他:“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怎么说他打扮很另类?按道理说,和尚穿衣从来都是以土气和不惹眼为主,从来都不会打扮的珠光宝气的。和尚们连脑袋上的头发都剔除了,为的就是断绝执著之物与执著之心,那些执著于财产、衣物、相貌、才智、本领、乃至出身的心,全部都要跑到九霄云外,什么都不要留恋了,才出家。这是为僧的首要前提,可是你看这老和尚,满身的珠光宝气、绫罗绸缎的,而且呢,为了追求名贵和醒目,浑身宝物乱缀一气,大白大绿大黄。这珠宝堆砌,浑身自然散发出来的土财主气息,加上这鲜亮衣物里面的一副皱巴巴的老棺材瓤子,对比真是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喜感。 为了形容这老师祖的老态,还搭上了两个神仙给他做对比。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他满脸的褶子,关骊山老母什么事情了?骊山老母是谁?哎呀,根据传说,就是大名鼎鼎女娲娘娘啦。女娲娘娘怎么了?她老人家很老了么?一点没老。她创造了东方的人类,可是应该不知道有多少万年的岁数了吧,怎么不老呢?据说秦始皇遇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模样呢! 可是后来怎么忽然又被人认为她非常古老了?乃是因为秦王嬴政那厮,看见了青春年少的她,居然起了邪心色念,被她给狠狠的惩罚了一顿。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以少年形像示人,而是显出一副老得让人担心的老太太的形像给她接触的人们看。所以,千百年下来,就以骊山老母的名号固定下来了。其实呢,从中国各种关于她的传说中,综合起来分析,这个骊山老母,并非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神仙用了这同一个名号,这骊山老母的称呼,似乎行成了一个职称。代有传人,传人中有男有女。女士修成了,就袭用这同一个名号。 骊山老母是故意变出一副满脸的皱纹给人看的,可是这老和尚却是一脸货真价实的皱痕。骊山老母是不拘物象,而这老和尚却是沉迷物质享受。 再说他那: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东海龙君就是东海龙王敖广了。敖广王是龙,龙嘛人家天然一双炯炯有神的超级大眼睛,神采非凡,很有派头。而这老和尚,怎么眼睛跟人家东海龙王有什么共同点了?那一定有两点得保证了:一,一样的往外突出,恨不能瞪出来眼睛框子去,干嘛?贪欲的所致。二,一样的巨大灯泡模样,哎呀他毕竟是人类之躯,不可能有大电灯泡一样的嘛,那怎么能算作大灯泡一样了?大肉眼袋呗。浑身上下都肌肉萎缩、皮肤松弛了,唯有一双贪眼,时时贪婪、时时死盯着美物,给锻炼得异常发达。 就他这副外观和形像之突出、怪异,性格内心被露骨的烘托出来,连素来不会看人、不善察言观色的三藏,都给瞧得心里雪亮雪亮的了:这厮是个十足十的贪婪奸伪之人。 你说这老和尚,为啥要特意出来会见三藏,一不为敬仰三藏的西天取经的壮举,二不为谈禅论道。他只为一件事情,想听听三藏给他讲讲那大唐国有什么奇珍宝玩,最好三藏他们就带着好宝贝。你看看这和尚,穿的珠光宝气、用的珠光宝气、一张嘴谈的依然是珠光宝气。你是哪门子和尚?也就是一个穿着僧服的收藏家而已。要说你是收藏家,还真的高抬你了,你看人家马未都,收藏东西是对东西都有挺多的研究。 而这老和尚呢?他收藏了七八百件袈裟,让徒弟们抗了半天摆在了院子里让三藏一件一件的观看。这前前后后,你听到这老和尚讲出来任何关于袈裟的研究成果没有?没有。什么造型啊、来历啊、做工啊、针线啊、功用啊,他一个字儿也说不出来。倒是悟空,刚进佛门没几天,经也还不会念一句,却能看出来一些名堂,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行者亮出来自家的真宝贝袈裟来,当时就把这老和尚给惊呆了。这老和尚除了知道这“袈裟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之外,仍然是什么好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就动了奸心要谋这袈裟,非得要借走看上一夜去。你道他怎么说,他说他要“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你看什么呢这是,要细细的看上一夜?莫非要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研究、一丝一缕的观摩?其实他要真有这辛勤如此细腻的研究一下袈裟还算好了,他根本就没有这水平。 于是你就知道,这一帮自作聪明的傻和尚,倾情出演了一部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