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2)
一阳初长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除掉了索命束身的六蠢贼之后,就相当于身体和心灵给清扫掉了表面的一层浮土,三藏的心态开始清明起来,那么土去石出,他们再行走就遇到了“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峦险峻山”。原先看见的土包子,这浮土一旦清掉,才发现下面深埋的都是崎岖嶙峋的山峦。这就是开始硬邦邦的、实打实的真修行了。 去掉六妄识贼,心性清朗,那么意念、血气、脉气等等,就开始聚敛收缩汇聚,用过去五行理论就是金秋肃杀,金就是肃杀的性质。这肃杀凝聚就是悟空的洞见带来的,悟空本性属金。那么他们就自然的进入了寒冬。三藏的心性,开始生存在俗人的夏季,心浮气躁,蒙昧不堪。被选作圣僧,并走向真修路途,是在趋向聚敛的秋天。去掉六伪见,就出离凡人、进入了冬藏季节,扎扎实实的开始了修行。 虽然刚刚开始,虽然才仅仅一点点,可是当三藏心中开始有了这一点的真我之主见的时候,虽然是被强制的,虽然是不情愿的,当悟空开始接受佛法约束自己身心中魔性的时候,就是他们心底里刚强的定力就开始发芽成长了。 “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 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 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 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 这首诗,通篇散发着一股凛冽清澈的寒气,这清澈和寒意,是一个一般人,那种私心杂念繁盛、七情六欲旺盛的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可是作为一个修道人来说,这种清净和肃杀寒意,却反而是一阳初长的乾天之阳刚。所以在这个境界里,他们心中清凉纯净的内境,养育了一个真龙王子,真正的龙马精神、比大雄宝殿的雄狮还要威猛炽烈的龙马精神。 菩萨下放到清水深渊的这个龙,有点潜龙勿用的意思,也是一阳初长的涵义。等到三藏悟空过了两界山、除了六贼,必然达致这个境界。想当初太宗急翘翘的催促三藏上路,必是因为这天机已到,一日也不能耽误,修炼的路途和季节,全都是经过精准算计的,而如果耽误了的话,那可是一耽误就是一年呢,时间是不等人的。 只是修行么,断然不会让你过上三天好日子的,必须日夜兼程的让你提高才是正经事。因此到了这一步,三藏悟空必须马上就一口气喘息的功夫都没有,他们心底里深藏的蒙昧和浊念就被搅腾起来,就又开始了新的考验。 话说这师徒俩正在欣赏着无边美景,心里美滋滋的,忽然哐啷一声的深渊中窜出一条巨龙,张着大嘴巴就冲他们过来了。慌得孙悟空拎起来三藏就逃跑了。等孙悟空放下三藏寻找被丢弃的马匹行李,发现马儿没了踪影。然后悟空就禀告三藏,我们的马儿不见了,说一定是方才那厮给吃掉了。听闻悟空这么说,三藏马上就鄙视起孙悟空来,心想你这猴头,个子小小、牛皮大大,咱家马儿威武雄壮的,方才那龙虽然吓得我六神无主,可是还是瞄到它一眼,嘴巴顶多能一口吞下我的脑袋,就这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能把那么大一匹马儿给吃掉?悟空你真是拿我当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其实悟空每次跟三藏一张嘴,都是赤裸裸的坦诚和真话,可是每次他这么说,都是获得三藏毫不遮掩的鄙视和耻笑。 每次悟空都以为自己实话说得不够露骨,就更加没心没肺的往深里讲:“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像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悟空这么一说,三藏不但没有释然的相信了他,反而把三藏给吓得魂不附体、泪如雨下“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唉……一方面,这就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修行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着实是对两个人的考验啊,对于悟空来说应该学到的教训就是得从三藏能理解的层面上跟他沟通,对于三藏来说在真人面前得学会突破自己的俗见。他们一开始的阶段,就是因为这个不能互相理解和互相体谅,简直是一说话就是鸡对鸭讲、摩擦横生、心性的考验骤起。 然后这三藏很不体面的窝囊模样,马上就激起了悟空心中的暴躁:“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瞧,这就是让三藏的窝囊显形,让悟空的焦躁显形,修炼的安排就是这样有趣的,俗人断然是想不来。 而这次悟空极端不敬的刺耳的话,三藏却离奇的没有发作,而是换做一副更加温软懦弱的模样表现出来,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三藏没有发作,乃是因为吸取了前面跟悟空折腾那一次的教训,悟空折腾着回老家的事儿,迫使他学会了反思自己。刚才悟空这一骂,他看看自己也实在是脓包模样,悟空说得这个事儿,他看得见、摸得着,人家说的,干嘛要不爱听?所以这是一个三藏提高了的表现。可是他提高了这方面,却还有那方面没有提高,没提高的就是他还是喜欢常人层面的推理和逻辑,而且怕心很旺盛,这双腿是止不住的哆嗦,怕死的心念起来了。另外三藏他也心里犯嘀咕,这都经历过几次生死的人了,怎么一想起来死就这么止不住的害怕呢,简直这身体就不是自己的、简直就是别人的……告诉你,他这恐惧的表现,就是菩萨故意让他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勾出来悟空的火性、暴躁、嗔怒。果不其然,孙悟空越发的火苗旺盛,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医学上不也有这种治病方法么,用一种方式把深藏的疾病或毒性给吸引出来,然后再用药剂或针灸等方式彻底治愈。
@且听心语2011 2011-12-3 9:42:00 @挪威龙王 2011-12-1 20:40:00 @zxdsg 2011-12-1 15:10:00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香港朋友评论简化字: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麵无麦,運无車,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義成凶,魔仍是魔” 所谓取象比类,汉字有此之变,莫不也是相应社会之变哉?...... ----------------------------- @風卷云舒 2011-12-3 11:20:00 换句话说,香港社会没有变化吗?这是无稽之谈。个人认为,宗教的魅力就在于无法实证或只能部分实证的隐喻中。把它用科学的逻辑层层剖析,必然会有不合逻辑的地方,但用宗教本身的逻辑去解释最终合乎其自身的因果,才是乐趣。 ----------------------------- 回复:一,看来您的理解貌似很有问题,字是没变,可是字、词的含义不是完全变了吗?二,无法证实和隐喻?不懂的人是不能证实,可是您说的“证实”是哪种意义上的呢?恐怕你自己还不清楚。三,逻辑不是科学的。四,宗教不存在自身的逻辑。 @小苏学士 2011-12-3 21:51:00 拜读已很久,有些不明之处须向老师求解: "第二天,三藏给人家写荐亡疏、念经超度,忙了一天,凭借着佛的法力,消去了伯钦亡父的罪业、得以出离地狱沉沦、投生东土大唐、做唐王的子民去了。人家自然感激不尽,然后为了表达谢意,伯钦要给三藏白银一两" 这段,此前唐三藏在长安作法会时,观音菩萨不是说:“你的经度不得亡者超升吗,”怎么此会还没过两界山呢却能超度伯钦老父亲的亡灵了呢 望能解我惑,使心明。 ----------------------------- 回复:写的很清楚的,“凭借着佛的法力”。 @cbetter2011 2011-12-4 17:40:00 请教龙王几个问题,从看你的西游漫注中,隐约有提到,还有比如来佛、观音菩萨更高层次的神灵存在。请问这种更高层次的神灵是如何发展到这么高的层次?如果是修炼发展起来的,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谁制定了这种修炼方式,可以通过行善的修炼就可以成道,为何要行善才能成道,行魔就不能成道?为何行善才是王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总觉得,行善才是王道的观点是古人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阶层的地位,专门传播这种思想,让...... ----------------------------- 回复:一,岂不闻有自然神,原始神的概念?二,修魔也需要弃人间的万般恶、弃恶,行魔只能下地狱。三,在过去,神灵的信仰是高于一切人的,包括帝王将相,古代有统治阶层的利益阶级么?没有的。说劝善是为了统治地位的人,是贼道中人。四,你感受到、触及到了,自然就知道了,这种事情不是学问可以学习的,也不是用于扬名立万的世俗学说。所以如果用探讨学问的态度来思考,没可能明白。 @ellengao 2011-12-4 21:10:00 @挪威龙王 2011-12-4 20:49:00 @cbetter2011 2011-12-4 17:40:00 回复:一,岂不闻有自然神,原始神的概念?----------------------------- 请问:佛法说世界是因缘际会的结果。原始神是什么意思呢? 我还是不明白:...... ----------------------------- 一,“因缘际会”,有可能呀,那就是众多的神,以不同的愿,出现在这一个地方,协力同心,为一个目的。所有的因、所有的结,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三界。二,原始,好像就是初始的意思,系统初始化您知道吧?三,苦是自己造出来的嘛,追究不得别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