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中的“退党”

 

  三个鸟雀、一个将军明智而及时的退出了邪恶集团。格萨尔的意思是花蕊、精华、英雄之意,是天国大梵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应观音菩萨之命,投生人间,降妖伏魔,拯救百姓。格萨尔管理的国家岭国就是正义的象征。

  岭国的东北面,是霍尔人居住的地方。霍尔国的三个大王是暴虐的统治者,如果不做恶,脸上就缺少欢颜。“掀起狂风暴雪作恶,杀戮无辜生命为戏,对内则是横征暴敛,对外使尽阴谋诡计。” 三个大王中又数白帐王最为骄横。

  这一年,白帐王的王妃突然病逝。白帐王过不得孤独的生活,便召集群臣商议,要选一个堪称天下美女的人作他的新王妃。大臣会议商议后,决定派宫中饲养的会说话的鸽子、孔雀、鹦鹉和乌鸦出去,飞向四方去寻找美女。

  四只鸟奉命飞了出去,当来到一处三岔路口时,鹦鹉说话了:“我们这四只鸟啊,是派出的使者射出的箭,虽说是身不由己,可要为白帐王选王妃实在也是太不容易。一是大王要的美女天下难寻,二是即便找到了,也不见得能娶得来;要是娶不来,就得出兵去抢,一动刀枪,不知要死多少人马。那个时候,罪魁祸首就是我们四只鸟了。依我说,我们还是不要做这种遭人埋怨、受人责骂的事吧。”

  “那大王已经派我们出来了,我们怎么回去交差呢?”一向温顺的鸽子,发愁不能交差。

  “是啊,我们怎么回去呀!”美丽的孔雀张了张漂亮的尾屏,语气中流露出焦急和担心。

  “我看,我们都回故乡去吧,鸽子回汉地,孔雀回黄河边,我回门隅,只是乌鸦没有故乡,你就随便找个地方去吧。” 鹦鹉早就打好了主意。

  鸽子、孔雀都说这个主意好,于是,三只鸟高高兴兴地回故乡去了。这样,除了乌鸦之外,鸽子、孔雀和鹦鹉率先退出了霍尔国这个邪恶集团。

  后来乌鸦唆使白帐王,去强娶格萨尔王的妻子珠牡,白帐王悍然发动战争,趁格萨尔王不在国内,去抢珠牡,哪怕尸骨成山,血流成河。当时白帐王的大臣梅乳泽,在一旁听了乌鸦和大王的对话,心中暗想:无故向岭国兴兵,不仅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也会给百姓带来灾难。岭国虽小,雄狮王格萨尔却异常厉害,师出不义,何以胜人,大王怎么不明白呢?为了避免大王后悔,梅乳泽劝道:

  “大王呵,我们和岭国,不曾有过战争,和睦共处了这么多年,为了一个妃子,就要大动干戈?就是你把珠牡抢来了,那雄狮王岂肯善罢干休?大王还是再好好想一想吧。”

  白帐王私欲炽盛,根本听不進梅乳泽劝告,执意发动战争。这一场战争持续了三年,这三年中,“成百的英雄把命丧,成千的男儿洒热血,多少母亲失爱子,江山动摇如乳血相混合,天翻地覆象铙钹相拍击……”

  最骁勇善良的梅乳泽被搅和在其中,随军作了很多坏事,帮白帐王抢来了珠牡,射死了岭国的大英雄嘉察,虽然不情愿,但他毕竟身在这个邪恶集团之中。像这样下去,他的前途令人担忧,因为岭国是一股顺天意而行的正义力量,邪的在正的面前,虽然能逞凶一时,但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三年过去了,雄狮大王格萨尔回到岭国,了解情况后,便骑着千里宝驹,带着弓箭、宝刀,一口气跑到了霍尔国。格萨尔变成个耍猴的老叫化子打入白帐王的王宫,与珠牡相会。

  格萨尔离开王宫,走到半路上,被梅乳泽拦住了。格萨尔装糊涂:

  “呵,尊贵的大王,跟我这叫化子有什么话说?”

  “跟我来。” 梅乳泽只说了三个字,转身朝一个僻静的小树林走去。二人来到小树林中, 梅乳泽突然一转身,纳头便拜:

  “我尊敬的主人呵,统治万民的明君,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请接受我的敬意吧。” 梅乳泽捧出一条洁白的哈达,又从无名指上摘下自己的碧玉戒指,继续说:

  “大王呵,我是有罪的人,可我也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呵!”

  梅乳泽把霍、岭战争的始末讲了一遍,最后又说:“ 我有黄金十八驮,白银十八驮,绸缎十八驮,松石珊瑚十八驮,青稞麦子十八驮,骡马牛羊数不清,都献给您,雄狮王,以赎我的罪过吧。”

  格萨尔装出一副没听懂他的话的样子:

  “呀呀,你这大将军,霍尔王的大臣子,霍尔国的大英雄,十二万户部落的首领,怎么对我这个流浪汉行如此大礼,叫我怎么消受得了?”

  “雄狮大王,请不必再这样。关于您的行踪,我绝不会告诉别人。我对您是诚心诚意的,请您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忠心。从今日起,我将闭门静修,再也不出来了。”

  梅乳泽就真的悔过去了,他到底是用行动退出了霍尔邪恶集团,而不是继续找借口维护眼前的一点既得利益了,这就奠定了他的美好未来。

  不久,格萨尔杀了霍尔三王,为民除了大害。全城的百姓都来为格萨尔王庆功。梅乳泽也来了,梅乳泽诚心诚意地表示,愿意向格萨尔大王称臣,愿意为雄狮王效犬马之劳。

  全城的百姓都跪下为梅乳泽求情,都说他是好人,连格萨尔的妻子珠牡也说霍、岭之战不是梅乳泽的罪过。格萨尔见梅乳泽受到百姓们如此爱戴,也为之感动,于是,饶恕了梅乳泽,并把他封为霍尔国的首领。格萨尔吩咐他好好治理霍尔国,让百姓们过幸福安乐的日子,日后有用他之处,再让他立功赎罪,将功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