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值班记录:五月三十日下午,江泽民从上海抵京。这次进京,对江泽民来说颇感突然。三十日上午,江泽民正在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全体委员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反对动乱、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关精神。突然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紧急电话通知,要求江泽民下午抵达北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江泽民于当天下午乘专机来到北京。傍晚,江泽民分别受到了陈云、李先念的接见,并于三十日上午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开于江泽民分别被安排拜访陈云、李先念、邓小平,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根据杨尚昆的指示作出的安排。至于陈云、李先念、邓小平分别对江泽民具体作了什么指示,会谈了什么情况,中共中央的有关报告中没有任何文字的记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三名超级元老分别接见江泽民,至少确认了江泽民作为新一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是江泽民进入中共里一同政治权力核、心的第一道手续。
在江泽民被召进京的第二天,也就是五月三十一日,邓小平在家里先后找二批人谈话,第一批谈话者就是江泽民,安排在上午会谈;第二批谈话者是李鹏、姚依林,安排在下午会谈。至于邓小平与江泽民的谈话,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只有江泽民本人知道;而邓小平与李鹏、姚依林的谈话,则在会谈不久的政治局会议作了传达。这里,有两个问题直令人纳闷:一,邓小平为什么只找继续留任常委中的李鹏、姚依林谈话,而不找另一位留任者乔石一起谈?二,为什么邓小平与李鹏、姚依林的谈话要马上向政治局委员作传达?邓小平的用意何在?事实L,自五月二十日起,李鹏开始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全面工作。在这次反动乱的斗争中,李鹏、姚依林是五个政治局常委中态度最坚决、最主张采取强硬路线者,也是最坚定地执行中共元老旨意的直接决策者。自恃这次一反动乱的斗争功不可没。对李鹏及其追随者来说,搞掉了赵紫阳,理所当然地认为总书记的位置非李鹏莫属,李鹏、姚依林认为应该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挑战,所以,指定江泽民作接班人,等于宣告了李鹏在这次斗争中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这对他们的、心理打击无疑非常沉重。如果不向李鹏、姚依林作出适当的说明,很有可能在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结成最强大的李姚联盟,造成新任总书记江泽民被架空,甚至连眼前的进一步制止动乱的步骤都不能顺利开展。在邓小平眼里,李鹏、姚依林从来不是什么改革开放路线的积极推动者,在以赵紫阳为首的改革力量彻底消退之际,他最担心的是党内保守力量的大肆反扑,从而使十年改革成果丧失殆尽。而李鹏、姚依林作为在第一线的中共中央最高决策者,将直接影响中国改革 开放路线的贯彻并执行。相对于李鹏、姚依林,另一名常委乔石在这次反动乱的斗争中,态度并不强硬,虽然继续留任,但还是被党内普遍认为态度不坚决,旗帜不鲜明,况且,在执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 比起李鹏、姚依林来,乔石的态度要积极得多。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邓小平专门找李鹏、姚依林谈,而不找乔石谈。意图很明显,就是当面正告他们,在新的政治局常委中,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必须维护江泽民,决不能搞小圈子,闹不团结。而邓小平刻意让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他与李鹏、姚依林的谈话马向政治局委员作传达、以后又逐渐传达到省、市级,其根本原因就是怕李鹏、姚依林等人,不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与政治局的大多数团结一致,所以要全党进行监督,这应该说是邓小平的高明之处。邓小平有句名言:谁不改革,谁下台。可见邓小平对改革是多么的看重。现择要摘录这次邓小平与李鹏、姚依林的谈话。邓小平一开始就谈改革开放,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国际国内都很关心忘通个问题。要继续贯彻执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这个我 征求了李先念、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们赞成。正如在中共元老会议,邓小平抬出陈云、李先念一样,这里,邓小平又不得不再次抬出来。
接着,邓小平专门谈了结束动乱以后,应该如何做的问题,邓说:一动乱平自心之后,我们确实有些事情要向人民作出交代。主要有两条:第了要改换领导层。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西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是向人民亮相啊!人民是看实际的。如果我们摆一个阵容,使人民感到是一个优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水无宁日。这次事情总的说还没有完啊!目前学生还没有上课,就是上了课,也还会上街。肯定的一点是,不论工人也好,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学生也好,还是希望改革的。这次什么口号都出来了,但是没有打倒改革的口号。不过,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总之,有一个新的改革的回貌,是确定新班子成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个大局。第二,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本来我们就是要反对腐败的。对腐败的现像我也很不满意啊!反对腐败,几年来我一直在讲,你们也多次听到我讲过,我还经常查我家里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腐败、贪污、受贿,抓个一二十件,有的是省里的,有的是全国范围的。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怖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
接着,针对李鹏、姚依林的保守,邓小平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要大胆一些的问题,邓说:一个好班子,搞改革开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几件开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就是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我们本钱少,但可以通过开放,增加就业,搞税收,利用地皮得点钱,带动发展各行各业,增加财政收入,获得益处。以香港为例,对我们就是有益处的。如果没有香港,起码我们信息就不灵通。总之,改革开放要更大胆一些。
邓小平说:今天请你们来,让大家考虑一下这个论点对不对。一个是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像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第二条是车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要惩治腐败,并体现我们不但不会改变改革 开放的政策,而且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拿事实给人民看,这样人民的心里才会平静下来。不然就会今天一个上街,明天一个上街。如果不从更深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那末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平静都靠不住。要看到这个大局
接着,邓小平谈了大局的问题,斗争经验的问题,领导班子的成熟问题,并强调一定要干出实绩,不能闭关锁国。邓小平说: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人都有缺点,我们在座的人都有缺点,别人一样也有缺点。各有各的缺点,各有各的弱点。当然缺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毫无疑问,就从政的经验、斗争的经验来说,我们的班子有弱点,这是事实。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在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说是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就勉强拉工人来当领导。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这一代的前期是好的,后期搞『文化大革命。,变成一场灾难。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说不是一代,他本身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就是『两个凡是。。第二代是我们这一代,现在换第三代。要真正建立一个新的第三代领导。这个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不是说对班子里的每个人都满意,而是对这个集体满意。人们对班子里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对整个集体表示满意就行了。我们这个第二代,我算是个领班人,但我们还是一个集体。对我们这个集体,人民基本L是满意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路线,而且真正干出了实绩。第三代的领导也一样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关门可不行啊,中国不可能再曰到过去那种封闭时代。那种封闭的方式也造成了灾难啊,例如、文化大革命。。在那种状态下,经济不可能发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改善,国家力量也不可能增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难追上。
邓小平特别谈到第三代领导人要如何取信于民,领导人的胸怀与眼界问题,邓指出: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我们组成的这个新的领导机构,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这是对我们第三代领导人最根本的要求。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前期是胸襟宽阔的,我们第二代基本也是胸襟宽阔的,对第三代领导以及以后的领导都应该有这样的要求。进入新的政治局、书记处特别是常委会的人,要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选。新的领导机构要坚持做几件改革贻d放的事情,证明你们起码是坚持改革开放,是真正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这样人民就可以放、心了。现在我们起用人,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路线的人。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过去毛主席就曾经长期敢于用反对过他的人。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我诚恳地希望,在选人的问题,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要用政治家的风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将他们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要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要搞改革开放。人都是有缺点的,进了班子后还可以继续改进。
针对动乱平息以后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一要尽快树立良好形像,二是处理人与事不能涉及西太广的问题。邓说:一个是现在要用人们公认的改革者,再一个是新的领导机构应该做几件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大家看。三个月内,半年内,形像就可以树立起来了。学生不过是提出继续进行改革的要求,而我们是真干。这样就合拍了,隔阂就自然消除了。这样的隔阂,不是写文章、辩论就可以消除的。这次出这样的乱子,其中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份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首先要清理自己的错误,对群众的一些行动要谅解一些,处理时要适度,涉及面不要太广。
讲到这里,邓小平又回过头来讲胸襟的问题,再一次向李、姚敲警钟,并希望他们自觉地变化。邓小平说:进入中央早局层的每个成员,都要不再是过去的自己,不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因为责任不同了。每个人从自身的角度,包括自己的作风等方面,都要有变化,要自觉地变化。领导这么一个国家不容易呀!责任不同啊!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胸襟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回。
为了防止李、姚在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结盟,形成另外一个核、心,邓小平毫不隐讳地提出了不能搞宗派的问题。邓小平强调:还有一个问题,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我们这个党,严格地说来没有形成过这一派或那一派。三十年代在江西的时候,人家说我是毛派,本来没有那回事,没有什么毛派。能容忍各方面、团结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自我评论,我不是完人,也犯过很多错误,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但是我问、心无愧,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过去我调任这样那样的工作,就是一个人,连勤务员都不带。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你们是要在第线顶着干工作的,所以我今天要讲这一点。
讲来讲去,讲到最后,邓小平终于向李、姚亮了底,江泽民将担任新一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要求他们很好地以江泽民为核心,很好地团结。邓小平说: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了威信,我坚决退出,不干扰你们的事。中央决定,江泽民同志将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希望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不要互相不服气。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很好地团结。只要这个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关键在领导核心。我请你们把我的话带给将要在新的领导机构里面工作的每一个同志。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