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报送的二十三篇海外时评中,特别突出了李鹏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将采取什么措施的内容。
一,一次没有效果的对话
法新社电文称,"李鹏总理今天愤怒地拒绝了在全中国大规模民主示威中起带头作用的大学生的要求,他大声斥责北京的无政府状态,并含蓄地发出警告,如果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持续下去,有可能进行镇压。尽管政府早些时候发出和解的信号,李鹏在人民大会堂同学生代表举行的引人注目的五十分钟会见中却采取了少见的强硬态度。"李鹏对学生们说,"政府向人民负责",暗示政府虽然迄今采取克制态度,虽然抗议规模浩大,政府还有可能进行镇压。"政府多日来采取和平姿态之后,李鹏突然采取强硬态度令人费解。但是这意味着领导人觉得现在是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时事社报导说"李鹏总理今天上午第一次同意与绝食斗争的学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对话。李总理在对话中使用了"社会动乱"这种措词,并以强硬的语调批评了学生运动。他说,"北京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政府不能置之不理"。李总理相当激动,语气尖锐,他说,"中央并没有把学生运动称为动乱。"收拾绝食斗争的焦点在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是否会接受学生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火上浇油的结果,对领导人的批评会进一步加强。"
二,政府的决策将要摊牌
十八日法《费加罗报》发表题为"浪潮"的文章称,"目前,中国的无政府状态的危险是如此之大,以致政府很可能会被迫立即摊牌。邓和他的忠实支持者有很多办法。他们可以利用基层民众对付知识界,他们可以依靠农民对付市民;他们可以动用军队和警察对付学生;他们还可以采取巧妙的做法:收紧网线,分化游行示威者,瓦解抗议运动,发动宣传攻势,向学生的家庭施加压力。较量尚未开始,如果这种形势长期持续下去,那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经验的。如果总爆发,为镇压行动提供藉口,那将是令人遗憾的。"南通社说,"中国的这一重大事件即将结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目前正在召开会议。"动用武力的可能性较小,虽然并不排除武力。但是,很难想象会对目前北京街上二百万市民动用武力。由于这场运动已发展到全国,所以使用武力就更为不可能。"目前,军队没有参与游行。不过,军队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可能会成为决定局势的因素。"英《泰晤士报》"只能是一场革命"的报导说,"无论是实行镇压还是和解,政府都没有明确的政策,大概这就是领导层内部争论的结果。对于这次示威的最后处理将表明谁占上风,谁失宠下台。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预料这次示威之后会有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四十年来对共产党的最大挑战。"法《解放报》题为"北京的革命"的报导指出,"从这场运动开始以来,党绝望地落在群众的后回。中国共产党现在面临着一场它成了目标的革命。如果采取镇压手段,那就很可能使党四分五裂。如果向大街上的民众做出让步以恢复权威,那就要以能彻底实行中国式的公开性为前提。中国共产党现在还有魄力这样做吗?这就是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