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杨尚昆会谈

杨尚昆与邓小平是四川同乡,早在三十年代于中央苏区工作时,两人的关系就很密切。中共建国后,杨尚昆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一九五六年的中共兀大,邓小平出任中共总书记,杨尚昆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两人的关系越加密切,开始成为相知相交的亲密战友。文革中,邓小平与杨尚昆被打倒,邓小平被流放江西,而杨尚昆则与彭真、罗瑞卿、陆定一被称为反党四家店,邓小平遭遇更惨,被长期监禁并一再被严厉批斗,直到江青等四人帮垮台后两年,邓小平复出重新掌握国家大权,杨尚昆才得以重见天日,前后离开政治舞台达十二年之久。杨尚昆愎出后,得到邓小平充份信任。先于一九八O年九月,从广东调入北京,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一九八一年七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一九八二年九月,升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协助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七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继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邓小平的竭力坚持下,一九八八年四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更以八十岁高龄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可以说,邓小平与杨尚昆的关系,比起邓小平与同辈人陈云、李先念、彭真的关系,前者是密友,后者则是同志,即使是死心塌地追随邓小平的王震,也超越不了杨尚昆与邓小平的关系;作为八十年代邓小平的三大爱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他们与邓小平更象师傅与徒弟的关系,也难以达到邓杨那种亲密无间的程度。正是有这一层非同寻常的友谊,杨尚昆可以随意出入邓家,杨尚昆更成为邓小平退出权力核、心圈后,传递、沟通邓小平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信息的使者。中共中央政治局遇有重大事情向邓小平请教,都是通过杨尚昆传达的。而杨尚昆与当时五个常委的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和赵紫阳的关系,这不仅因为杨尚昆、赵紫阳都曾经在广东工作过,更因为两人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相同,思想观点恍较接近的缘故。所以,在如何处置学潮这一敏感问题上,杨尚昆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十一日下午,杨尚昆去邓小平家,向邓小平汇报。这次私下谈话,主要谈论了以下这些问题:一,这次学潮为什么结束不了,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支持学生;三,政治局的态度,四,部队的情况;五,北京和地方政府的态度;六,下一步怎么办?

杨尚昆:二厘次学潮与两年前的那次很不相同,支持学生的人很广泛,学校教师、新闻记者包括一吐机关干部都有。学生所提的口号也有很多方回是老百姓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所以,这次学潮有市场。现在,全国一些大学开始出现一些所谓的学生自治组织,北京还成立了一个叫高自联的组织,公开来策划这次学潮。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这次学潮,一方面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另方面那儿一书震阶级自由化的极端分子也正在积极利用这次学潮,还有西方反华势力以及港台一些反革命组织的介入。

邓小平: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小撮坏人混杂在那么多青年学生和围观的群众中间,提出所谓反腐败的口号来激动人心,使我们在采取策略L犹豫不决。我看,现在是学生在逼我们。

杨尚昆:二坦次学潮之所以闹大,还持续不散,原因就是那吐已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人民渴望反腐败的心理。

邓小平:人民要求反腐败,我们当然接受。现在这吆别有用心者提出反腐败,我们也要当好话来接受。当然,这个口号只是他们的陪衬,他们的核心是要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杨尚昆:对于这次学潮的处理,常委已经开过多次会议。赵紫阳提出要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解决学潮问题,政治局已建议六月份的人大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这次学生提出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邓小平:你怎么看待赵紫阳的亚行讲话?

杨尚昆:一紫阳的亚行讲话,调子较温和,但与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的基调不一致。紫阳讲话后,各地情况反映较好,北京罢课的一些学生也开始复课了,但也有一些省市对紫阳讲话提出了一些疑问,如北京和上海认为紫阳讲话中没有明确提动乱,只从正面讲。中国不会出现大的动乱。,与四二六社论定性的调子不一样,四二六社论明确肯定有黑手在幕后策划,而紫阳讲话中只说。当然难免。,也让人不好理解。王震同志对我说,。赵紫阳本事真大,他的一篇讲话就可以把学潮解决了?。我认为紫阳讲话对缓解学潮有一定好处,但学潮并没有到此为止,只是间歇。

邓小平:读紫阳亚行讲话后,先念同志就打电话对我说,现在中央有两种声音。陈云同志也捎话来,要我看看赵紫阳的这篇讲话。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讲话有说服力,能打动人。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哪一种处理办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杨尚昆:前几天,赵紫阳就跟我谈了他的一些想法,要我把他的想法向您报告一下。赵紫阳认为,四二六社论在对学潮的提法上欠斟酌,定性高了。他还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有人把小平同志抬出来了。我们要维护小平同志的形像,不能把他的形像给损坏了。。赵紫阳主张,对这次学潮,要疏导、分化,争取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把极少数反共、搞破坏的人孤立起来。赵紫阳希望在适当时机对四二六社论的定性作一些改变。

邓小平:常委中别人的意见呢?

杨尚昆:他的这b看法只是私下里对我说,还没有在常委和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来过。依赵紫阳的估计,乔石、胡启立可能会同意,李鹏、姚依林大概不会同意。

邓小平:我看常委中只有姚依林的观点最鲜明,态度最坚决,并且一以贯之。在重大政治问题面前政治局常委一定要果断,要敢于坚持原则。当然,我们要尽力采取平和的手段解决这次学潮。

杨尚昆:戈尔巴乔夫过几天就来了。为了确保这次会晤的圆满,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很详尽的接待方案,常委们都已传阅。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与您的最高级别会晤,我已特别叮嘱吴学谦一定要外交部精、心安排,不能有疏忽。

邓小平特别强调:戈尔巴乔夫在北京期间,天安门一定要有秩序要注意我们的国际影响。天安门如果乱糟糟,会成什么体统?

杨尚昆:天安门是我们的脸面,我们尤其不能在戈尔巴乔夫来华这几天把天安门搞得乌烟瘴气。我会再向他们瑭赵紫阳、李鹏灵调的。

邓小平问:你怎么看京、津、沪三地对这次学潮的处理?

杨尚昆,处理这次学潮,态度最坚决的是北京,李锡铭、陈希同几乎整天把两眼都盯在学潮,生怕北京出现大的乱子,担当不起。陈希同就感叹说,。现在才真正体会到首都市长的难当。。我看最近他们是高度的神经紧张,也难怪他们对有牝问题的看法过于严重。

邓小平:要做到处乱不惊并不是容易的。

杨尚昆:天津的局面控制得最好。李瑞环的态度很明确,你要对话可以,但你得遵守法律;你要游行不阻止,但你不能破坏社会秩序。李瑞环强调一点,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实事求是。所以,天津总的社会秩序较好。我认为李瑞环蛮有思想。

邓小平:李瑞环他懂哲学,能辩证地看问题。

杨尚昆:上海的旗帜最鲜明。江泽民处理《世界经济导报》很乾脆,我看了上海关于处理《世界经济导报》的报告,市委没有分歧意见。但这个事件的确在国内外,特别是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上海的压力不轻。我个人认为,上海在这件事情处理上可以更策略一些。

邓小平:一江泽民整顿《世界经济导报》后,陈云同志对我说,。处理学潮就应该象江泽民样有决断。。

先念说,『江泽民既坚持四项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政治敏锐,党性强,有大局观。』他完全支持江泽民的做法。这里,邓小平没有阐明自己的看法。

杨尚昆:江泽民在处理学潮上有一套。记得上次(指导致胡耀邦下台的一九八六年底至一九八七年初)学潮,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与学生对话并演讲,还用英文背诵马克思著作。当时,先念就指示中直机关党委,组织中央各单位收看江泽民与学生对话的录像。我印象很深。

邓小平:部队思想状况怎么样..

杨尚昆:学潮发生以来,总政治部已经连续发出四个通知,要求各大军区认真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介入地方政府处理学潮的事务。对于涉及严重影响地方社会安定的打砸抢事件,地方政府需要军队出面维持秩序的,必须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现在,军队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一吆军区还开展了官兵对话活动,针对性很强,有效果。七大军区和三总部的领导班子成员精神面貌很好,没有不团结现象。

邓小平最后对杨尚昆说,赵紫阳、你、我,我们三人认真谈一谈。

————————————————————————————————
禁书就上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