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十日,安全部向中南海报告了海外舆论对四月份中国局势的综述。择要如下:
一,报导规模和连续报导时间之长迄今罕见
自四月十五日胡耀邦逝世之后,中国的学生运动和政治局势一直是西方新闻机构最关注的国际问题。以美国为例《纽约时报》从十六日至三十日共发表了十八篇报导和评论,《华盛顿邮报》十六篇,《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三篇。这三家报纸仅就一件事如此连篇累牍地报导和评论是前所未有的。美三大电视网四月十六日后多次播出中国学生游行场面。四月二十七日三大电视网都把中国学生游行活动作为晚间的头条新闻,播映达二分钟,这在美国可说是空前的。英、法、德、日等国的通讯社和报社也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学生运动和政治局势的报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新闻媒介都对中国学生事件感到十分意外,对中国政府的克制和容忍态度也感到意外。它们报导和评论的特点是与中国新闻媒介“反其道而行之”,以数量形成国际舆论。他们从一开始便肯定和支持学生的运动,“惟恐中国天下不乱”,一再赞扬学生对当局置若罔闻、不顾禁令、藐视领导。“挑战”和“公然反抗”两词在各报标题中屡次出现。他们宣传党和政府“丧失权威”,“丧失控制能力”。称赞学生组织良好、行动温和、勇敢,说学生是“和平游行”。影响最大的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都是有利于学生的场面,如学生手挽手秩序井然地前进、警察嬉笑观望并不阻拦学生、学生攀登军车和向军人解释民主的意义、建筑工地工人在高架上鼓掌、街道两旁楼房居民探身窗外欢呼、过路行人踊跃捐款、学生向军警递交饮水食品等等镜头。他们夸大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动辄说十万、十五万、二十万,法新社说五十万。他们宣传工人和其他市民支持学生。在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欢迎与学生对话后,他们宣传学生取得胜利,说政府被迫让步,又宣传这种对话是政府诡计,学生代表是经政府挑选和指定的。
二,对学生游行和罢课行为大加渲染,宣传学潮系对现实不满所致
“这次学生运动,时间之久,范围之广,为一九四九年以来未曾有过。他们对中国局级领导人进行尖锐批评”(合众国际社):“学生抗议活动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是四十年来非官方组织的最大的学生示威”(《纽约时报》:“中国社会上的不满已处于有机会就可能爆发的程度”(共同社):“学生运动得到了工人的同情和支持,使共产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颤动”(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学生对改革已不再抱幻想,这是中国发生变化的前兆”(日本《产经新闻》);“自胡耀邦追悼大会之后,学生运动毫无减弱之势,北京高校无限期罢课,学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共同社)。
外电报导普遍宣传,这次学潮“系对现实不满所致”,问题包括“民主进程缓慢,知识分子待遇低”,“政风腐败”,“财富分配不公”,“教育经费低”,“对前途感到不安”等。“学生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自由与民主;其背景是存在着对经济运行中的失败并招致通货膨胀的当局感到强烈不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干部却仍在肥私囊,腐败透顶,这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产经新闻》)。“大字报的共同点是对掌握着党政实权的特权干部阶层的腐败感到气愤。在老百姓为物价上涨而叫苦连天的情况下“官倒们”利用双重价格制度,倒卖物资,大发横财。高干子弟依仗老子的威风横行霸道。中央几年前高喊实行廉政,但腐败现象却日益严重”(共同社)。“自文化大革命之后,许多青年失去了奋斗向上的目标,整个社会风气日趋腐败,干部弄权,贪污盛行,当局缺乏大力整顿的决心。尽管中共近年来比过去开明和宽松得多,但许多方面限制还很大。法治尚未严格建立,党权大于法权,人权重于法权的情况普遍存在,进步的速度赶不上人民的要求”(香港《明报》)。
三,藉机指责批评中国政府,认为政府要虚心听取意见,缓和学生情绪
外国新闻媒介普遍注意到对这次学潮中国领导方面“态度克制,没有采取高压措施”,“这是明智的做法,令人宽慰”(《美洲华侨日报》),“用武力镇压只会火上加油”(法新社),“只有进行对话,才可以使政府避免跟学生以及他们的同情者处于对立的地位”(《洛杉矶时报》),“在学生和青年的心中,不仅有民主化要求,还有对经济方面的不满和对党内特权和腐败的愤怒。假如党和政府不虚心听取学生的呼声,不认真对待他们的要求,学生的骚乱恐怕就不会停止,社会安定也会得不到保障”(《朝日新闻》),“党的领导人如果把最近发生的支持民主的骚乱视为部份受蒙蔽学生所为而不予重视,那是不行的。即使骚乱平息下来,那种由来已久的要求言论自由的情绪的余波很可能会继续蔓延”(《印度快报》),“除非共产党自身进行改革,否则,它在这场赌博中不可能赢。如果无视这种挑战,将会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英《每日电讯报》)。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日中说:中国政府对老百姓封锁新闻,中央电视台播映的都是不利于学生的镜头,如烧毁的汽车和砸烂的房子等。他们重播中央电视台的某些镜头与美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场景作对比。他们渲染中国政府动用军队,播映军车装载军人进城的镜头。其新闻节目开场白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数以万计的学生面前,中国政府显得是纸老虎。”“四.二六社论”发表后,西方新闻媒介大肆宣传中国政府将进行镇压。一些中国留学生到我使、领馆进行示威请愿,与这种宣传不无关系。一些西方新闻媒介关于中国学生事件的报导和评论,不乏点名攻击中国领导人之处,有的社论露骨地叫嚷要推翻共产主义制度。《华盛顿邮报》说,希望在中国发生的事“是一种专断、残酷和不起作用的政治秩序---共产主义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