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负责人反应

“四二六”社论发表三天内,安全部、新华社报送中南海的三十六份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社论的反映,普遍认为社论定性过高,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一份报告对社论持全部肯定态度。这些报告基本反映了当时的民意。这里仅摘录那些高校党政负责人的意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贺美英说:“社论把一些学生推了过去,绝大多数干部、教师、学生从感情上不能接受,觉得中央的决定来得突然,定性有些一边倒。”北京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古平说“社论采取一概否定和简单化的做法,不实事求是。”“北京大学团委书记说,“中央的决定失去了与学生对话的余地,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 

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说,“社论发表后,问题不是解决了,而是使问题深化了。社论对学生游行性质说得很严重,说是‘动乱’,既然是动乱,就要旗帜鲜明地去反对。但是,我们对学生始终采取保护态度。因此,不仅是我,我们的教师普遍都感到了压力。”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永庭说,“社论对学生是高压政策,把问题说得太严重了,有可能把学生往对立面推。”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炳元说,“社论有它虚弱的一面。读了社论,联系到党内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攻心之力。”西南财大党委书记王永锡说,“为什么这次学生游行,从教授、青年教师到干部同情者比以前多了呢?一句话,共产党确实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了。” 

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说,“社论发表后,现在有部份教师,包括一些老教授同情学生。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和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做思想工作,且很难落实到人。全校组织学习社论的会,有三分之二的教师不来开会,有的教授一听开会连门都不开。省电视台组织部份教师座谈,有的辅导员竟公开说,“学生上街游行是合法的”、“你们能撕掉大字报,但撕不掉入心”。”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教授陈绍炎说,学生运动应与动乱分开谈。社论中的“阴谋”,在掌握确凿证据前不应该这样讲。学生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党风、政风。武汉学生的游行,我看是规矩的,不是动乱,也不是有人操纵的,而是自发的。”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卓斌说,“我认为,社会需要安定团结,但靠权威实现的安定团结只能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大的不安定。”

————————————————————————————————
禁书就上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