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反应

在新华社发怖了胡耀邦逝世的消息后,以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四大通讯社为首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立即对此予以转播并配发评论,苏联、东欧和东南亚、大洋洲及香港澳门的新闻媒介也作了大量报导,日本两大通讯社和六大报晚版均在头版报导胡去世的消自心。

一,高度评价胡的人品和业绩。

美联社说,胡是一位务实主义者,尽管有人指责他坚持西方化和具有亲资本主义的情绪,但他仍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民族主义者和共产党员;共同社说,胡与许多其他领导人不同,三个孩子都在与权力无缘的单位工作,清官作风博得了老百姓的掌声;法新社指出,胡不是为掌权而掌权,而是要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彻底改造国家;香港《成报》说,胡耀邦之死如果能推动民主运动,在党内引起不符合党员资格者的内疚痛改前非,就是重于泰山,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肯定对胡耀邦丧事处理的态度。

共同社说,新华社在胡去世不到四小时就作了报导,并播发了胡的简历,说明中国政府对他的去世的重视。美联社说,中共对胡耀邦去世的处理颇为高明,在政治上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只字未提他的过失。丧礼的安排与叶剑英同级,并不作一位普通政治局委员处理。此举无疑使人感到欣慰。英国报纸也注意到中央讣告中未提胡耀邦的过失,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时候维护团结的一种努力。

三,密切关注胡耀邦去世可能产生的影响。

西方新闻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以美联社等四大通讯社为主的占风的看法认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路透社认为,胡的突然去世,不会立即对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局不会因胡的去世而直接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因为胡虽然还是政治局委员,但离权力中心已经很远。英国画日电讯报》说,困的逝世正值。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前夕,党将加倍关注这位前领导人的去世触发广泛的抗议活动的可能性。《泰晤士报》社论说二对胡重新评价的日子也许会到来。法新社、美联社几乎没有这方固的评论。以日本共同社和时事社为主的少数媒体则认为有可能影响中国政局。四月十六日画京新闻》发表一篇题为《胡的追悼活动是注意的焦点》,文章说,今天,中国民众比起在政治要求下团结起来更易于在搞纪念活动中团结起来。人们认为,追悼胡的活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果党和政府对追悼活动草率从事,很可能激怒民众。同日,时事社发自北京的一篇报导指出,不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人们对通货膨胀、党和政府的高级官员的特权等的不满以及学生要求民主的呼声高涨。以胡的死而开始出现的这一动向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次胡氏逝世,是否会出现类似天安门事件的事态,正受到人们的关注。眼下在学生中虽然已经有人呼吁、去天安门广场。,但哀悼之情是主要的,还没有明显的举动。

————————————————————————————————
禁书就上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