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苦恼

一九八八年十月至十一百底,全国政协妇女青年联合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对全国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历时三个月的全国性调查。这是一次规模宏大,富有权威性的调查。调查报告于一九八九年三月份完成,并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现摘录该份报告的第三部份的第一节。

青年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是,在目前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的情况下,青年问题上潜伏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对这些问题不认识或处理不力,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政治上,青年特别是高文化层次的青年中存在着几种不安定的因素。如果处理失当,矛盾一日藤化,很可能冲击改革、冲击国家的安定局面。

  1. 在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方面。大部份青年主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主要是以农民和军人为主的青年群众。认为没必要坚持的,虽只占三.三五%,但却集中在研究生文化层,从职业看,这部份人以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为主。明确表示马列主义不适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占九.七五%,这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恍例,其中又以研究生文化层次卓然突出。调查问卷中,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的,占二十.二一%,其中大多数仍是研究生和大学生文化水平的青年。这说明了高文化层存在的思想混乱。

  2. 对中共党风方面。对于一九八八年夏季的抢购风,认为这是人民不信任政府的表现的人占三十了五%,持这种意见者又是高文化层次的教育和商业工作者。在被调查的青年中,相信党风会越来越好的仅占二十二.八%。对于今年党风的估计,有两种意见并列:一是二十四.五%的人认为和去年差不多;二是二十.三%的人认为会比去年更差。把十三大前后青年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一对此,认为信任程度提高了的占二十九.七%,认为信任度降低了的也占二十九.一%。二者几乎相等。

  3. 对学潮的评价方面。青年看法与党中央对学潮的处理方法相去甚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青年问卷中的赞成学潮的诸项意见,与成年人问卷中所得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这应该视为不安定的思想基础。下列问题及赞成与反对之如下:学潮是青年人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五十九.二四%比八.一六%);学潮是青年人对社会弊端的一种反抗(五十七.四%比十三.三二%);学潮不是学生爱闹事的表现(四十九.二七%比七.七八%);学潮并未扰乱中央改革的措施(三十七.六九%比九.一七%);学潮是学生爱国主义的表现一三十八.九一%比十七.一二%)。可见,压倒多数的青年肯定学潮。同样的问题,在成年问卷中的结果,其赞成与反对之比如下:学潮是青年人对社会弊端的一种反抗一六十.一三%比十二.二九%);学潮是青年人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五十一.八三%比十二.二一%一;学潮不是学生爱闹事的表现一四十二.五二%比八.三一%一。青年和成年这种致的态度,值得引起严重关注。

  4. 对改革的信心方面。青年对各项改革十分敏感,对物价上涨表示不安,认为乱涨价是自己最大苦恼的占六十三.七九%。对住房制度的改革主要持三种意见:改要一律改,不给任何人特权;提高房租和出售住房的同时必须提高职工工资;提高房租和出售住房必须发放住房补贴。这和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的政策规划大不一样。调查中发现,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对改革的支援和参与意识有所减弱,对改革的方向和前景发生怀疑,对改革的利益目标发生怀疑。很大一部份关、心改革前途的青年,由于没有通畅的渠道,他们的见解和思考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5. 对社会风气方固。由于社会风气恶化,严重损害了青年成长的环境,反腐败斗争如果没有实质性进展,也易激起青年的不满情绪。问卷中,青年认为地位升迁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靠踏实工作和求学深造的成绩,而是凭藉父母的权势或领导欣赏当官。大多数青年推测,今年的社会风气会比去年差,并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十三大前更差。这种日趋恶化的社会风气,与信奉自我是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那部份青年(二十.四九%)相结合,就可能出现为寻求个人出路而搞异常政治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全面、系统的传播。有的说,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毛泽东等人仓促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一些对夺取政权有用的东西,如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等;有的说,五四运动传播的只是传统文化可以接受的、经过了东方农民文化改造的、变了形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该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变形的,而不是如何传播的;有的说,儒家化、农民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文化,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是农村包围城市,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是农民文化摧毁了城市的精英文化。毛泽东迁就了农民文化,使农民文化形成了高潮,导致了以后的失误;有的甚至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的提法值得怀疑,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发展的阻力而不是动力。

三,关于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

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认为,五四以来凡是进步的知识分子都主张全盘西化,他们的目的是要使中国充份世界化和现代化,现在我们不是继承传统不够,而是开放不够。有一种观点认为,精华和糟粕难以完全分开。特别在哲学层次里,由于时代不同,同一个观念在前工业化社会里可能是糟粕,在后工业化社会里则可能是精华。总之,传统文化与前工业化社会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然引进西方文化加以改造。

四,关于五四精神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五四精神最本质的东西是个性解放,民主、科学只是在五四前为陈独秀等少数人所倡导,五四以后个性解放便成了真正的主题。个性自由、个性独立、个性解放是五四的精髓。有的说,发扬五四精神,应该高扬人性,高扬民主、科学,使人真正觉醒,成为真正的人,应该着重讨论民主问题,讨论民主、科学为什么在今天被中断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

五,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建设

最基本的观点是,当代文化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分子问题。知识集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反映了对生产力标准的态度。文化研究必须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批判、监督社会的责任。我们引进了西方的商品经济,却缺少西方批判商品经济的文化土壤。

六,关于如何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三分之二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强烈要求减少官方色彩、纪念色彩,以反思为主,而不是以纪念为主。有的提出,甚至要减少建立新信仰,寻找新道路的色彩,要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有一种观点更认为,不要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纪念五四运动、捧五四运动,否则捧什么臭什么。五四运动是唯一联系青年的精神纽带了,把五四运动再捧臭了,中国真要成为一盘散沙了。

————————————————————————————————
禁书就上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