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潜伏大规模学潮

在任何社会中,青年学生对当前所遭遇的问题反应历来最敏锐。而且,他们表达的方式往往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自胡耀邦被迫辞职到胡耀邦去世,开于全国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国家教委、新华社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给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报告不少于五十份,有些报告反映的问题很尖锐。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九日,国家教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总结报告了八十年代以来的几次学潮情况相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摘录如下:

一,几次学潮的简单回顾一九八五年九一八期间发生全国第一次学潮,提出反对中曾根参拜神社、我国外贸出现逆差和反对太子党的口号,后来由于中央采取纠正党风等一系列措施而平息。全国第二次学潮发生于一九八六年底至一九八七年元日下由中国科技大学首先发难,提出自由、民主的口号,由于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并开除方励之等三人出党,学潮又平息。然而学潮退了心潮未退。今年春天有关人士预测,由于改进入最困难、最关键时期,学生看到消极因素多,今年九、十月份可能会发生第三次命国性学潮。据初步统计,今年一至六月,干国高校已发生大大小小的闹事风波,涉及十三个省市四十六所高校。今年六月二日北大研究生柴庆丰被害事件,由于中央处理及时果断,学潮被遏止。北大一位研究生说,这次北大学潮是在缺乏足够的理论和组织准备下发生的,由于低年级学生打着高层次的旗帜干出低层次的事情,学潮早产、流产。学潮的能量并未得到发泄。

二,学潮发生的基本原因

报告认为,学潮发生的基本原因除了目前大部份学生感到思想受压抑、知识分子待遇低、物价上涨压力大、对调整留学生政策有意见以及高校政工队伍严重涣散外,主要表现在:

  1. 党内腐败现象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容易使学生产生偏激情绪。一方面党内确实在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学也容易被一些谣言或夸大之辞所迷惑。高干子弟担任领导职务、高干子弟办公司等往往是学生议论的中心。

  2. 学生对宣传舆论中的反差现象感到不平。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学潮前,有些报纸对学生评价偏高,仿佛学生是天之骄子。学期发生后,学生对有些报纸指责他们高消费不满。他们对工人阶级不答应、一小撮等字眼特别反感。

  3. 学生认为仍然缺少与领导到话的渠道。不少学生抱怨反映意见没有渠道,即使反映了也石沈大海。有的学校领导不愿与学生对话,因为无法解答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担心加剧矛盾。

  4. 确有少数坏人混入高校煽动闹事。每逢学潮,都有少数来自社会上的坏人参与,这些人成份复杂,有在一九七八年西单民主墙活跃的人,如正在服刑的魏京生的未婚妻及追随者;有贵州启蒙社等地下组织的成员。他们在一九八六年底学潮中较为活跃。有四人帮思潮的追随者,也有对政府不满的人。如有一个叫刘刚的北大物理系毕业生,曾是北大《自由谈》杂志负责人,现在无业。一九八六年底的学潮和这次学潮他都参加了。他在今年六月六日至九日晚在北大三角地集会中接连地发表演请,观点系统,并受到一批人的保护。另外,方励之及其妻李淑娴等人也非常活跃。

现在看来这次北大学潮中写反动大字报的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用的是蓝圆贫僧、湖南人、北大蓝帆等署名。国际上也有敌对势力渗透,由于李鹏总理曾赴苏联留学,西方有人利用国际舆论攻击李鹏,这些在北大大字报中也有反映。

报告在总结此次学潮经验教训时特别强调:

  1. 高校必须有坚强的党组织和德才兼备的校长,不能放弃或削弱党的领导。学校一日已现反动大字报应立即撕掉,出现反动演讲应立即取缔,对故意捣乱、思想极端的学生要采取强制手段,决不能等闲视之,但也要讲究策略。

  2. 要发动思想进步的研究生、教师骨干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六月八日、九日晚,北大组织一吐一研究生、学生或教师骨干参加三角地集会,展开正面争论,取得了显著效果。

  3. 重点学校设立治安派出所的问题要落到实处,几万人的一个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出现合题要及时解决。

  4.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北京高校现有在校学生十三万多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有三千多人,其中专职一千多人,兼职二千余人。要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高校政工干部的职称系列和考核标准。

一九八八年六月中旬,全国三十多所高校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汇集中国科技大学,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考与选择》的万人问卷调查,研究讨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报告给中共中央、国务院。报告认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政治上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并有扩大趋势。

1)政治信仰危机加剧,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有三十九.七%的学生认为纯粹是一种空想,、水远不能实现,有二十五%的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崇尚个人自我奋斗,把个人昀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2)党的威信下降。有五十三.四天的学生不想入党;有四十五.六五%的学生认为党风越来越差;甚至十五.八五%的学生认为党风差的根源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3)对学潮评价有抵触。有五十三.五六%的学生认为一九八六年底的全国学潮的根本起因是国家体制昀弊端和不正之风引起的;有十四.二七%昀学生公开表示一九八六年昀学潮学生根本没有错;有四十二.三二%的学生表示如果今后出现类似一九八六年的学潮,参不参加要视情况而定,甚至有五.七%的学生表示要积极参加。

4)改革开放的看法。不少学生都希望国家富强,认为我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只占41.71%,认为管它什么主义,只要富起来就行的占45.62%,有8.77%的学生认为应该补资本主义的课并全盘西化。

一九八九年三月底,共青团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对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首都二十三所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日前大学生群体呈现为一种带有较强惯性的亚稳定状态,在外部的强烈刺激与频繁冲击下,仍有发生大规模学潮的可能性;局部的、与实际利益相关的动荡很难完全避免。

报告指出,大学生到改革方针及政策的全面调整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多数学生在拥护改革的同时,对前途怀着种种疑虑和困惑,各种小道消息在学生中蜂起:有的学校传闻中央领导之间不和,有的学校传闻中央领导的夫人批条子仍起作用。他们怀疑中央是否真下决心进行整治、有无能力控制全国形势。他们认为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改革理论缺乏系统性又无法操作,觉得中国的改革象一个无舵的船,在大海中撞来撞去,把船上的人撞晕了。

个别大学生对改革前途消极失望。有的抱怨说,与其这样改,还不如不改,再改下去,改革取得的成果快变成负值了。有一些过激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表示同情方励之、陈军等人的活动。有的学生讲,中国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主也是最差的。还有一些学生说,人们现在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总觉得有一个大的事件将要发生。还有人说,文革十年是无政府主义,改革十年是无主义政府;文革十年是十年动乱,改革十年是十年乱动。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此较消极。他们认为,既然社会不需要知识,倒不如及时行乐,舒舒服服混几年。现在学生中有两类三大派:第一类是托(福)派,第二类是麻(将)派和桥(牌)派。一派拚命学英语准备出国,另两派整天混日子。各高校都反映,春节后,打麻将、打扑克的学生有所增加。另外,报考研究生的大幅度下降。目前,部份大学生中存在的消极情绪和困惑情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任其发展有可能导致一些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为此,报告建议:一,改变过去单形式为重实效,要给被教育者以灵活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要敢于涉及敏感问题,不回避热点问题。二,当前不仅要注意社会实践的正效益,也要注意负效益。三,要设法防上和解决与论倾斜问题。目前社会舆论的倾斜程度比一九八六年还严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开始行动。特别要注意五四期间可能有人会散布种种消极言论。

————————————————————————————————
禁书就上禁书网